让水给你上堂课
2010年04月12日 18:30 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共有评论0

当1997年美国“水的保护者(Keepers of the water)”组织创始人Betsy Damon提议创建活水公园时,穿越成都的府河与南河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污染。然而与严峻的水形势相比,当地百姓在用水观念、节水水平和公众参与度方面则显得更加薄弱。摒除一般城市公园纯粹休闲色彩,成都市政府决议集合中美韩三国的园林水利专家,投资3000多万元建造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保护为主题的城市生态公园。它不但通过“水”这个独特媒介向人们展示“污染源”由浊变清、由死变活的过程,更为集体缺“水”的中国人在全球水教育的课堂上补了一课。

虽然建成后的活水公园与普通公园在外观上相差不大,秋冬季难免露出落叶凋敝的清冷境况。但其内部对世界水革新与水文化的深远影响还是为它赢得了1998年国际水岸中心“优秀水岸最高奖”、 国际环境设计协会(EDRA)和美国《地域》(PLACES)杂志联合评定的与英国泰晤士河治理项目并列的“环境设计奖”。2010年上海世博国际遴选委员会以对“活水文化”阐述的高度一致性将成都活水公园列入了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杰出案例中。上海梦清园、长春南湖园、北京奥运村森林公园等众多人工湿地项目也将从成都案例中梳理出“Keepers of the water” 新的章法。

“成都活水公园“世博现场

在紧临阿尔萨斯太阳能建筑的公共空间中,终于出现了非场馆形式的开放展厅。如果不是经过精心设计,观众极有可能认为自己误闯进一片城中园林。投资2000万的园景设计严守生态与美学统一原则,将复杂水技隐藏在山水鱼群嬉闹间。整个项目取意鱼水难分,以鱼形剖面图融入公园总体造型,一方面喻示人类、水与自然的依存关系,一方面通过花木布局让水处理技术表现得更加艺术。

当参观者站在鱼头广场观赏栀子花和长蕊杜鹃时,并不知道自己脚下正活跃着一个巨大的厌氧化处理沉淀池。世博会产生的污水将在这里沉淀,通过曝气后进入生物净化塘。曲曲折折的溪流也绝非简单,它们是人工湿地生物净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次水的自然落差,都会致使水流通过植物床和养鱼塘,通过后者的吸收转化达到净化目的。植物床模仿黄龙寺“钙化池”造型,以趣味鱼鳞形式呈现出自然生长状。经过多级过滤、吸收、转化的清洁水质最终将流入“鱼尾”,进过臭氧氧化塔的消毒处理后通过卵石铺地的小溪流入亲水空间。人们感受到无比清新的喷泉,实际上是一场污水生态健全的回归历程。

活水公园案例现场“水技”解密

1.所谓生态化水景的魅力正在于隐匿科技,让每一个天然景致都分担起技术功能。比如污水经过厌氧微生物消化和沉淀处理后(除去大部分悬浮物及部分有机物),出水经卵石曝气沟流入兼氧塘。在稳定塘中种植着凤眼莲、浮萍等除污植物和少量渔草并养殖耐污鱼;植物床中则改种芦苇、香蒲、台湾水竹等挺水植物。最后清水池排出的清水,一部分流人戏水池形成供游人接触的水景,—部分经水溪重汇流至水池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