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中国的“伍德斯托克”
2010年04月12日 18:31 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共有评论0

10月底,中国的“伍德斯托克”在杭州西湖边上演。两天演出中,西湖音乐节吸引了数万人的驻足观看。

此类音乐节正在以雨后春笋般的速度不断在全国各处出现。让独立乐评人、中国第一批摇滚乐推广者黄燎原估算一下现在国内到底有多少音乐节,他琢磨了一下,“有10多个吧……可能还要多,20多个吧。最近冒出很多这个那个的音乐节。”不过,让黄燎原觉得遗憾的是,几乎没有音乐节能够赚钱,“除了迷笛和‘摩登天空’的两个音乐节或许还能赚些钱,其他能打平就不错了。”

总体来说,中国眼下的众多音乐节呈现出几个特点:绝大部分音乐节不赚钱;音乐开始由先锋向通俗化逐步蜕变;举办地点从原先集中在北京一隅,扩大到整个北方地区,并“杀过”长江来到了美丽江南。

为改善杭州文化生态“亏了80万”

对于西湖音乐节策划人、都市快报副总编朱健来说,接下来的一周内将要和其它几位策划方合计一下。10月31日至11月1日间举行的第三届西湖音乐节刚刚落幕,开销了200万元,而票房和赞助分别只收回了80万元和40万元。参与音乐节组织的几方会商讨,80万的损失该各自承担多少。

事实上,在1个多月前,朱健刚刚拿到审批开始组织西湖音乐节时,心里就明白会出现亏损——用于宣传的时间十分有限,而邀请的乐队的费用却大幅增加。在经历了2008年和2009年上半年的两次音乐节后,国内有20支知名乐队在西湖天地亮相,在第三届上,朱健将邀请目标瞄向了港澳地区的乐手,不过,随之而来的则是高额出场费。

“200万元成本中,75万是邀请乐队的费用。”对于今年最后一场露天音乐节来说,以亏损告终几乎是为全年各式各样大小音乐节画上了一个省略号,些许遗憾,更多的是意犹未尽。

作为杭州的一位媒体人,朱健近年来一直希望通过某种方式来增加这座城市文化消费的层次,此前他组织过话剧季,让杭州人接受了话剧文化的熏陶;在成功后,又瞄向了更为小众化、年轻化的音乐节。

作为一座国内物质财富十分丰富的城市,朱健觉得杭州与国际性大都市相比是文化消费形态的匮乏,与北京、上海有差距,和纽约、伦敦更是没法比。在这种初衷下,西湖音乐节诞生了。

不过,从诞生伊始,这个音乐节就面临着很多困难。如场地的审批,音乐节观看方式的规定,这些规定在举办三届后,仍然困扰着朱健。他不知道下一届场地能否获批、不知道是否还是同一块场地、不知道具体放在何时……

诸多不确定因素,让西湖音乐节在安排乐人档期、确定赞助商方面遭遇了困境。“包括喜力在内的赞助商,他们的4A公司都是半年前即确定了赞助计划,而我们还不知道场地在哪里呢!”不过,虽然面对不少困难,西湖音乐节仍旧会办下去,主办方对亏损有着良好的心理准备,他们还在准备邀请国际歌队在下一次音乐节上亮相。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