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北京
2010年04月14日 19:10 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共有评论0

和第一次见面的女友商量去哪里吃饭,她听说我是音乐学院的,马上说,跟我回家去见我老公,他也是搞音乐的!于是我乐呵呵地跟着她回家“轰趴”。

到她家才知道,原来她老公就是我崇拜的摇滚青年Y,我朝着女友直瞪眼,这下我可要崇拜她了!Y谦逊地过来招呼,他不是我想像中的那种脏乱差的愤青,而是长得珠圆玉润。

“轰趴”里全是音乐人,有搞摇滚、电音、噪音、玩音乐电台的。我冒昧加入,不知说什么,只顾着自己傻乐,好像一下子回到了青春时光,想起那个时候啊,每到周末,我跟我的死党陈大头常常结伴去看地下摇滚乐队的演出,我们一边吹口哨一边往台上扔香蕉皮、烂番茄……

大家围坐在吧台上吃火锅时,我凑到抽烟的女友边上,说,北京真好啊,真像《北京的乐与路》!我还记得这部电影中,舒淇和吴彦祖那两张美丽的脸,年轻得发光。那支主题歌至今记忆犹新:我将在今夜的雨中睡去,伴着国产压路机的声响,伴着伤口迸裂的巨响,在疯狂的边缘失眠,晚安,所有未眠的人们,晚安,所有孤独的人们……

当年,身边的朋友们组乐队时,我一个人呆坐图书馆啃厚厚的考研复习题,从硕士念到博士,然后留校教音乐理论,顺理成章地变成了标准的学院派。不知是人世悖谬,还是每个人心中暗涌着围城情结与翻墙嗜好,如今,电视台常常潜伏着梦想不泯的摇滚诗人,而学院里也不乏神志不清的“学者”。等到学院派质疑音乐规则与权威逐渐将自己松开时,很多摇滚乐手也不是“摇着摇着就滚了”,而是安静了下来,修成了正果。

我完全不懂摇滚,但常常会被他们的歌唱所打动。比如,在岩井俊二的电影《燕尾蝶》中,少女古井的歌唱就让我开了窍。她像一只舔舐伤口的小动物,嘶哑叫唤,要么暴跳地埋头吠叫,要么眯起眼哼哼晃荡,中间不需要正常的歌唱来填充过渡。那是直接来自她底层生活的天真强悍的呐喊。她浑然不觉她的歌唱如此有力如此诱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突然就走红了。而这支《晚安,北京》,让我明白了摇滚乐的末世哀伤,没有经历癫狂,就不会懂得真正的平静。只有纵身投入才能换来这样刻骨的销魂与重生。只是当摇滚开始伤痛的时候,离疯狂也就越来越远了。这首歌里唱的就是无处告别青春的悲壮。这样的音乐总是让我察觉音乐理论阐释的无力,当歌中那一场年少必然来临的暴雨来袭,谁还管他这支歌的结构是不是合理?我记得这首歌来自鲍家街43号乐队。鲍家街43号,就是中央音乐学院。

我从书架上抽出他们的“观音”唱片,想塞到影碟机里听。被喝止。穿黑色球衣的男孩走过来说,带回去听吧,大家会害羞的。我表示深切理解。

“轰趴”很开心,吃完了火锅,我和他们一起吃水果,讲笑话,玩牌,并在他们的魔术表演中客串“董卿小姐”,一直笑到了深夜。我一直留心着他们放的音乐,这是他们自己的音乐电台,放着散漫的吉他solo ,探索新演奏法,内省,虚静,提炼,与学院派的思路如出一辙,音响也很像我热衷的武满彻。大家在各自沉淀与发现音乐的长路上,又迎来了一场殊途同归。

已经很少参加热闹的聚会了,深夜回到酒店,一直兴奋得睡不着觉。在清冷的北方夜色中,带上耳机听他们赠送的“观音唱片”。电子音响打开了时间隧道,音云谜团中孕育了迷离光电,缓慢蕴积,释放。原来如今他们玩的是电子音乐。如果要给这种音乐贴学院式标签,它还属于环境音乐、偶然音乐。如果深究其意义,那就是后工业时代的虚空逃避云云。但我想它也许就是一种拒绝意义的背景音乐,作者玩乐,听者放松,一起解脱。我喜欢那种与世隔绝的电子游乐中不曾泯灭的抒情性。十分美妙。音乐就是发生在那里。Y在唱片扉页上写了几句补充说明:“那一天,我带着录音机,随垃圾,废水,经年的灰尘,未知的气体和电磁信号,进入一个平行世界,和反物质擦肩而过。电子在宇宙中活动,弥散,纠结,形成弧线和迷雾,块垒和精神,以及来世。它们发出的声音,被称之为电子音乐。”以音乐之名重申概念。那个“平行世界”说得真好,直捣音乐创作的本质,这个本质其实如此单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