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4月4日专电(记者赖少芬)清明旅游市场经过两年的培育,“不出游”的观念正逐渐改变。但是,与其他小长假相比,清明旅游仍然显得不温不火。有关专家认为,除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旅游产品缺乏特色和创新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清明节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需要在传承节日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清明不出游”观念逐渐改变
今年清明小长假一拉开帷幕,广东旅游市场就迎来了短线游的小高峰。据广之旅省内游中心总经理江卫明介绍,4月3日参加广之旅的省内游人数达到6000多人次,港澳游达3000多人次,比往日的周末增加30%左右。
广东南湖国旅省内游部负责人徐伟毅也介绍说,踏青游、生态游、赏花游是今年清明小长假的主打产品,广东盘龙峡、响水峡、中山詹园等景区受到游客欢迎。此外,温泉养生线也受到热捧,广东省内知名温泉如从化碧水湾温泉、新会古兜温泉、清远聚龙湾温泉等都迎来大批游客。
清明节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祭扫,很多老家在外地的市民都选择回家扫墓。而清明节万物吐绿、春意盎然,借着扫墓的机会到郊野踏青也成为一种潮流。
在佛山市工作的吴士嘉3日一早开车与家人回粤东老家,在扫墓的同时,他还准备带家人到老家附近走走。吴士嘉说:“在城市里整天忙于工作,很渴望闻一闻野花野草的味道,清明节正好借扫墓的机会去郊外踏青,特别是让孩子接触一下大自然,感受春天的气息。”
清明节回乡祭祖的人潮中,有大量归国华侨,不少华侨也选择大家庭包团出游。广州市民叶小姐兄弟姐妹几个分居于广州、香港、马来西亚和加拿大等地,今年清明节约好一道回乡祭祖,顺便包团参加省内游。叶小姐说:“外出旅游是应节踏青,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旅游的过程中让分居各地的亲人沟通感情,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
节日文化内涵有待挖掘
虽然清明节不出游的观念正逐渐改变,但与其他小长假相比,清明旅游仍然显得不温不火。
江卫明认为,清明旅游市场不旺,与市民对清明节的理解较为狭隘相关。清明节在古时是一个兼备祭祀、岁时、农事、庆贺、游艺等多样内涵的节日,在一些现代人的观念里,清明节仍是一个肃穆的日子,不适宜外出游玩,人们的出游意欲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
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民俗研究中心主任叶春生说,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祖、怀念先人的日子,但它并不就是代表悲伤,“清明未必尽涕泪”。传统民俗中,古人清明扫墓的同时会踏青,还有放风筝、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
虽然清明节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但从目前市场上的旅游产品看,这些文化内涵的挖掘仍然不够,旅游线路显得比较单一、缺乏传统文化特色。
一些游客认为,传统节日只有特色经营才能吸引公众,清明旅游线路缺乏创新和特色,也是阻碍人们出游步伐的一个原因。
经常外出旅游的广州市民吴伟说:“清明小长假实施已经第三年了,但很多旅行社没有开发出有特色的旅游线路,基本上还是以踏青赏花为主,其他清明文化元素似乎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传承基础上创新
专家认为,清明节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叶春生说,事实上,清明节中有很多丰富的活动内容在今天仍可以时兴,稍微变换一下形式,就很容易走入现代人的生活。比如,插柳是清明节的一个重要习俗,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建设,可以将插柳与植树结合起来,清明小长假,正是出游植树的好时间。
一些市民也提出,清明的重要内容祭祀先人,也可以扩展到更广范围的寻根感恩,慎终追远,缅怀先贤。除了扫墓祭祀和踏青等各种迎春活动,清明节也可以去看看纪念馆、名人故居等,在这方面,建议旅行社开发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旅游线路。
广州某中学老师余莲说,祭祀先人应该与中华民族重视孝道、慎终追远的民族性格联系起来,特别是对青少年来说,可以将清明节和红色旅游结合起来,在缅怀先烈的同时,锻炼身心。
江卫明认为,进一步挖掘清明节的内涵,创新民俗文化活动,是培育清明旅游市场的关键。旅行社可以考虑在清明假期加推“革命缅怀游”“登山祈福”等旅游线路,也可以在“清明游”的线路设计中增加一些有意义、有典故的民俗景点,在行程的安排上设计一些知识性、趣味性较强的清明文化活动,开发出更具节日特点的民俗旅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