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12日专电(记者李志勇)为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北京从12日开始实行错时上下班制度,涉及人群大约有81万人。
交通拥堵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已经成为困扰近2千万北京人生活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每天早晚上下班时间更是拥堵的高峰期。为缓解高峰期间的交通拥堵,北京市决定从12日开始,北京市属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将开始实行错峰上下班,上下班时间分别推迟半小时。但从这第一天实施的情况来看,缓解拥堵的效果似乎并不明显。
北京市民迟毅早上不到7时就从位于北京东部通州区的家里开车出发送孩子到中心区上学。“今天走的是京通快速路,和往常一样到四惠的时候还是很堵,没感觉有什么变化。”迟毅说。而记者早上7时20分左右在北京西三环六里桥也被堵在主路上,等待盘桥的车辆排出很长的队伍,甚至比往常的早高峰拥堵还严重一些。
根据规定,北京的学校、医院、大型商场和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及所属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上下班时间不变。迟毅说,由于要送孩子上学,因此还要按照以往一样的时间出门,这造成很大一部分人不能按照预想的错时上下班的时间出行。北京市交管局指挥中心的监控摄像显示,12日一早北京各个学校的周边,接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和车辆依然和错峰出行前没有变化。
采访中,很多人表示,以前早出来习惯了,再加上由于道路拥堵,公交车的时间没有保证,所以还都按照以前的时间早出了家门。另外,之前北京的很多外企和私企的上班时间就比政府机关上班时间晚半小时,一些白领担心这样反而是出行都挤在一起了。
虽然如此,作为北京实施错峰上下班的第一天,北京的交通还是出现了一些细微的变化。北京市交管局指挥中心的监控信息显示,12日早高峰出现车流密集的情况比以往晚了10分钟左右。同时,在一些常规的拥堵路段,辅路的行驶状况要比主路好一些,而在平时的周一早高峰里,基本上主路如果出现拥堵的状况,辅路行驶也都是比较缓慢的。
北京从2004年就开始了分阶段治理交通拥堵,提出要像治理大气污染一样治理交通拥堵,目前已经实施到第七个阶段。同时,确立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战略目标。几年来,通过大力建设轨道交通、低票价等措施,北京的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在2009年上升到38.9%,首次超过小汽车的出行比例。正是这些措施使得在机动车数量不断增长、达到420多万辆,人口增长到1700多万人的情况下,北京的交通状况没有恶化,各种指标反而有所改善。
错时上下班只是综合措施中的一项,2010年,北京市集中发布了实施差别化停车费等10方面政策,以及进一步优化公交线网、加快公共交通换乘体系建设等第七阶段治理交通拥堵56项措施,加大对交通拥堵的治理力度,实现标本兼治。
其实在“中非合作论坛”和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就临时采取过错时上下班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经验。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大中城市,错时上下班已被普遍采用,国内的杭州、温州等城市在2002年就已开始实施错时上下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专家表示,错时上下班已被证明是一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只要做好其他措施的配合,使政策更加细致周全,一段时间后它必然会显现出效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