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解读:关于中国旅游研究创新方向的思考与展望
2010年04月27日 18:13 中国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中国网讯 去年1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将旅游业的产业定位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新高度,可以说在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旅游业迎来了新的春天,将进入新一轮的黄金发展期。同时,《文件》也对旅游科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一系列关系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亟需旅游科技创新支撑,概括起来一共有十个重大研究方向。

目前,迫切需要从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集成创新资源和研究力量,针对这十大研究方向开展重大专项研究计划,推进旅游基础理论和基础应用科研工作,切实提高旅游研究的创新能力,从分散的、自发的、由下而上的创新,变成集成的、系统的、整体推进的创新,变成自觉的、有计划、有投入的全面创新,形成强大的创新发展动力,从而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提供战略性的科技创新支撑。

一、基础调查和统计体系创新研究项目

立项背景:全面翔实的基础数据和科学准确的统计体系,是摸清旅游业发展现状从而科学制订发展战略的基础,这既是产业发展现实的需要,其中也有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和研究难点,研究成果有切实而广阔的应用前景。

普查研究内容:目前迫切需要进行四类普查:第一类是国民休闲状况普查。休闲发展事关国民生活质量,也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已明确加快我国休闲产业发展。但到目前为止,对我国居民休闲产品消费、休闲活动类型、休闲服务质量等方面只有零散的实地调研和网络调查,全貌性的现状信息和整体性的战略研究尚为空白。因此,应分区域、分阶层、分工种、分机构等对全民休闲状况、休闲质量以及节假日制度、带薪休假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广泛普查,获得真实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在此基础之上,研究制订《国民休闲纲要》、《国民休闲指南》、节假日及带薪休假制度落实保障、公共休闲产品与设施建设等发展战略。第二类是新时期旅游资源普查。随着消费结构升级、休闲度假发展和社会需求日益多元,旅游资源组成及组合也更加丰富,滨海、山地、湖库水系等度假资源、传统文化资源、现代产业资源、特色民族民俗资源、城乡社会资源、流动性节事展会资源、创意创新资源与现代信息资源等重构了旅游资源谱系,亟需以现代旅游观为基础进行全国旅游资源普查,并以新的标准进行分级评价,以适应现代旅游产品开发规划与市场需求。第三类是旅游经济普查。由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社会性发展和业态创新较快,要全面掌握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情况,就需要进行旅游经济普查,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为研究制定旅游业发展战略提供基础数据支撑。第四类是旅游环境影响普查与监测。伴随产业规模迅速扩张,旅游业整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应依托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等成熟平台和研究力量,借助生态学、地理资源科学等在生态领域的研究优势,开展旅游生态环境影响普查、监测与评价研究等。

统计研究内容:客观而言,旅游统计在服务业统计中是走在前列的,中国的旅游统计在全世界也是领先的,以旅游卫星账户为核心的中国旅游统计研究是有所创新、突破和贡献的。但由于旅游业社会化发展趋势加快,与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加快,包括卫星帐户在内的目前统计口径普遍偏小。为形成完善的统计体系,应着重在二个层面加强研究。一是旅游统计的基础理论研究。深入研究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功能、贡献及其与相关产业的关联,明确旅游统计的对象和经济规模。二是统计方法创新研究。加快现代信息科技在旅游统计中的应用研究和数据挖掘,重点是利用卫星遥感监测统计旅游投资建设规模,利用移动通信的漫游系统监测统计旅游者规模,利用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商的交易数据、浏览数据等对散客、对新业态进行统计分析。

创新点:第一,将现代信息科技创新性地应用于流动性、分散性很强的旅游业统计,获得准确的基础数据。第二,旅游业主体多元化、业态多样化、覆盖面和牵涉面广,全面普查和准确统计对摸清旅游经济规模、认清旅游业的功能与地位意义重大,可以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第三,高度关联和复杂的旅游统计研究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可以作为国民经济尤其是服务业统计的改革试点,以逐渐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发展决策中统计数据不准确的难题。

二、旅游基础理论和基础实践研究项目

立项背景:旅游研究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其中,基础理论研究薄弱一直是制约旅游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为进一步完善理论体系、提升学科地位,应注重对旅游的基本概念、内涵、规律、特征、范畴深入研究;旅游研究也是一个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国旅游业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产业发展,伴随着中国经济奇迹,开创了一个有发展中国家特点、有大国特色的旅游业本土发展模式,特别是由于旅游业和国民经济其他产业不同的高度市场化属性,具有自我组织、调整功能的市场主体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创新之源,值得分区域尺度、分产业要素、分业态类型,分门别类地对经典案例的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进行总结研究。

研究内容:第一,基础理论研究。具体可以《中国旅游大辞典》编撰工作为切入口,研究旅游的概念体系、知识体系、理论体系、学科体系等,研究旅游学作为跨学科知识体系的本质、特征以及与分支学科的关系架构。更加注重基本规律研究,包括:旅游经济运行模式研究、旅游业在内需型经济环境下运行的特点和作用、旅游业增长理论研究、旅游目的地形成与发展机制研究、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与国际旅游经济运行研究、旅游发展进程中的社区共享机制研究、旅游投资模式效益与提升策略研究、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研究等。第二,实践总结研究。分三个层面开展:一是从要素组织、消费行为和调控管理等多个角度总结提炼我国旅游产业独特发展模式的本质规律和特征;二是分层次总结和提炼省、市、县、景区等不同区域尺度上的成功案例和发展模式;三是分产业要素选取经典案例进行系统分析总结。

创新点:第一,基础理论研究完善旅游科学的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第二,实践总结研究不仅对于旅游业创新发展具有直接指导价值,对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也有重要启示意义。总结成果可以形成图片为主、文字说明的图典式教材,以便进行案例教学,从而实现用实践指导实践、用实践引领实践的高效创新发展。

三、旅游立法与监管体系研究项目

立项背景:旅游活动和产业运行涉及一系列众多的利益主体、行业部门和法律关系。因此,在旅游立法中需要大量复杂的基础研究、总结和提炼,在此基础上各种研究成果在法律层面上必须进行严谨的系统表述;在运行监管中,监管的重点领域、部门联合执法的工作框架、多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等尚不明确,需要深入研究。

研究内容:第一,旅游立法研究。从法律关系剖析,旅游立法研究主要包括旅游发展促进、旅游行政管理、旅游民商法关系和旅游资源保护四个层次的研究工作。对于学界而言,不仅在立法过程中需要承担一系列基础性研究任务,而且还应承担立法过程中和立法成功后的司法解释、跟踪研究和宣讲工作。第二,旅游监管体系研究。研究旅游业的执法与监管需求,明确需要监管的领域和对象;研究旅游行业部门与相关产业部门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企业和旅游消费者主体行为之间的关系,明确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开展我国旅游质监体系与旅游行政执法制度研究、旅游市场监督管理法规制度建设研究,为建立联合执法、各方合力的监管体系提供理论基础。第三,现代科技应用与旅游监管机制创新研究。研究利用IC卡、RFID(无线射频)技术等现代信息科技建立覆盖旅游企业、旅游产品和旅游消费者的全要素、全过程的旅游身份证信息管理系统,融合现有信息监管与服务渠道,建设集监管、统计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的现代监管体系。

创新点:第一,旅游立法的跟踪式研究和宣讲;第二,以治理结构研究形成旅游监管体系建设的理论依据;第三,以旅游身份证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监管的准确性和效率。

四、旅游经济运行监测与市场发展研究项目

立项背景:在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宏观经济震荡起伏加剧的战略新阶段,并由于旅游业内在的敏感特性、我国旅游经济规模迅速壮大、产业加速融合和业态不断创新,以及更加注重国内消费、更加注重民生发展、更加注重国民福利的经济社会结构战略性调整,我国旅游经济发展和市场消费将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为保持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亟需对旅游经济运行质量进行实时跟踪监测,亟需对旅游市场发展、需求演化和开发营销等进行系统研究,以进一步开拓市场、提高对旅游经济运行的预见性和宏观调控能力。

研究内容:第一,监测预警研究。以中国旅游研究院为核心,联合学界研究力量和业界典型企业,通过广泛的信息数据收集和科学的评价模型构建,对旅游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旅游经济运行模式与战略规划等进行深入研究。第二,游客满意度调查和评价。为将旅游业培育成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需要系统调查游客消费状况,以帮助企业改善产品质量、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规范我国旅游市场秩序。第三,分层次的市场研究。一是宏观研究。课题有国家旅游形象研究、中国旅游消费潜力研究、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研究、中国入境/出境旅游市场空间分布与行为研究、作为客源地的境外旅游市场研究等。二是专项市场研究。包括老年旅游市场研究、青少年修学旅游市场研究、农民旅游市场开发研究、海外华人旅游市场研究、台湾旅游市场研究、世博旅游研究、自驾车旅游市场研究等。三是市场行为模式研究。包括旅游消费行为变迁与商业形态创新研究、基于互联网的“利基”旅游市场需求和供给研究、影视摄影作品与旅游地的符号传播研究、大型节事与旅游业发展等。四是方法创新研究。包括旅游市场预测技术与方法研究、旅游市场推广创新机制研究、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构建等。

创新点:第一,旅游业中首次进行监测预警与满意度调查;第二,分层次的旅游市场潜力分析、专项市场研究和市场发展模式与开发策略研究。

五、旅游业信息化与公共服务体系研究项目

立项背景:第一,旅游内在的消费空间移动和环境复杂多变、供需主体多样和产业高度关联等特性,使其呈现出对现代信息科技的强烈应用需求。事实证明,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平台,以网上预订、网上交易和网上结收为代表的交易方式普及推广,不仅彻底革新了酒店、景区、旅行社等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模式,飞速提升了生产和服务效率,同时也大幅提高交易的广度、安全性和便捷性。随着市场需求多样化和大众旅游规模化,以及互联网宽带、3G网络、终端集成技术、场景模拟和虚拟旅游等信息科技发展,将进一步创新旅游生产、交易、消费和管理等各环节的方式和模式,形成一系列新业态和新产品。为引领旅游业的第二次信息科技浪潮加速到来,亟需设立重大旅游信息科技研发专项。第二,由于旅游产业的公共性与外部性,为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业健康发展,应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由于旅游消费活动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导致旅游业的高度社会化发展、多类产业融合发展、多种地域空间分布并形成复杂的产业链系统,企业产品生产和服务供给往往只是在产权最易明确的利润最大化环节,旅游业的整体公共性与外部性较强。第三,应更加重视标准化建设对我国旅游市场规范和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客观而言,我国旅游业标准数量在服务行业中处在领先地位,A级景区和星级饭店评定等领域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水平,为产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产业竞争力,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综合发挥旅游产业功能,需要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研究。

研究内容:第一,旅游信息科技应用与发展研究。开展区域(省、市)旅游信息化发展规划研究、我国在线旅游网站发展研究、旅游资讯网运营模式与标准研究、虚拟旅游研究、旅游信息化科技应用研究、旅游终端信息集成与市场开发研究等课题研究。第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一是旅游政策研究,包括“十二五”旅游规划研究、旅游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旅游行业协会改革研究、旅游公共服务体制建设与政府监管研究等。二是改革创新载体与机制研究,包括旅游综合改革与专项改革试验区研究、两岸四地旅游合作体系研究、区域旅游合作创新机制研究等。三是旅游行政管理与服务创新研究,包括面向散客市场的市场服务体系研究、旅游团队服务质量管理方法、我国旅游保险体系的创新与管理研究、自然灾害、疾病与旅游业发展研究等。第三,旅游业标准化体系研究。在研究旅游业和相关现代服务业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国际标准基础上,继续组织编制“十二五”阶段的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对旅游业基础标准、旅游业要素系统标准、旅游业支持系统标准和旅游业工作标准等进行系列专项课题研究。

创新点: 第一,对旅游信息科技利用的全面梳理和新兴趋势进行研究;第二,注重旅游业公共服务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研究;第三,对旅游业适用标准的系统性研究。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