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青海玉树4月28日专电(记者 张钦) 跪在废墟中捡拾课本、在帐篷教室中含泪写下震后心迹、背起行囊到外地复学……
“日日新,又日新”,地震重创后的玉树,废墟旁读书声越来越浓。随着更多的学校复课,27日,结古镇上一家书店、几家文化用品店震后首度开门营业。
震后生死重聚 含泪共同求知
这是两名八九岁的男孩,桑巴旦周和旦巴普措,玉树第一完全小学四年级的学生。24日傍晚时分,他们跪在玉树县教育局附近一处坍塌的废墟旁,在一处书报散落的地方,时而翻捡东西,时而捧着捡到的书读起来。
桑巴旦周告诉记者,地震时书本在教室里,不敢进去拿,家里的书也被埋到废墟里了。旦巴普措说,老师打电话告诉我们,学校快复课了,他们没有课本,就相约来这里捡。
桑巴旦周和旦巴普措不是个例,玉树红旗小学教师索南才仁告诉记者,地震发生三四天后,不断有小学生试图钻进严重毁损的教学楼里,拿回书本。为此,学校不得不安排教师专门盯守,严防学生为取回书本发生次生灾害。
“我们正在连夜加印课本”,青海省教育厅副厅长高海滨说,地震发生当天,青海省教育厅就安排加紧印刷课本,高三学生的教材已送到灾区,其他年级的教材将陆续送达。
走进玉树民族综合职业技术学校普通高中部高三帐篷教室,几十名学生正在学习。和其他地方的高三学生一样,每人的桌上都摆着高高一摞教材、资料,不同的是,其他地方学生的书早已经翻旧,而他们的书是新的。
抚弄着散发油墨香味的新课本,左脚骨折、拄着拐杖上课的高三七班学生鹏措才加感慨万千:“23日,同学们在帐篷教室重聚,不少人流泪了。听说国家给我们灾区高三学生特别的照顾,我们非常感激。虽然我受伤了,但离高考只有40多天,必须抓紧复习,不能再耽搁!”
据青海省教育厅介绍,自4月17日玉树孤儿学校率先复课以来,截至26日,地震重灾区玉树县已有第一民族中学、职业技术学校、第一完全小学等13所学校复课,到4月底将全部复课。
简单收拾行囊 乐赴外地复课
就要登车了!18岁的次成格来脸带笑容,显得有些兴奋。4月25日,玉树民族综合职业技术学校09级藏医班学生次成格来和300多名本校同学一道,踏上赶赴西宁市、海南藏族自治州外转复学的路。
此前,家在杂多县的次成格来和3名同班老乡,提前两天来到学校,和全班50多名同学一起挤住在一顶大帐篷内,等待出发。
次成格来的行囊很简单,一两件换洗的衣物,生活费只带了40元。“家里受灾,没办法带太多的钱。”次成格来说,“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到外地重新上学已经很不错啦!”
据青海省教育厅副厅长高海滨介绍,截至25日,玉树地震灾区共向青海省内的西宁市、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地外转学生近800名,还有200多名中小学生经家长自发联系,转入西宁市的部分中小学就读。
更多的学生将陆续外转到青海省内外读书。高海滨说,地震发生后,青海省教育厅要求省内各地从速统计、估算灾区学生接收能力,而后由省教育厅统筹安排。
一些省、市、自治区也表示尽最大努力接收灾区学生。“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四川省教育厅就打电话表态,在汶川大地震中他们的学生曾经外转各地读书,现在四川省随时欢迎玉树灾区学生到巴蜀大地继续学业。”高海滨说。
“今后考上大学,总会离开家乡到外地读书的,现在出去后可以提前适应、感受一下。”16岁的女孩尕玛永藏说。
开展互动活动 开设爱心教室
13岁的玉树第一民族中学初一女生白玛拉措从书包里掏出一封信,交给记者,“今天我们全班同学收到了四川省什邡市方亭中学的来信,老师发给我一封名叫冯涛的同学写的信,他鼓励我们要坚强。”白玛拉措告诉记者。
4月27日中午,放学回家的白玛拉措走进震后刚开门营业的文化用品店,买了一支笔后,与恰巧在文化用品店里采访的记者聊了起来。
“天灾无情,人间有情,玉树的伙伴们,我们曾经遭受地震,你们刚刚遭受地震,一起加油吧,暴风雨过后是彩虹!”与白玛拉措素不相识的四川省什邡市方亭中学学生冯涛写道。
“我准备给他回信,感谢他的鼓励,告诉他我们玉树人很坚强!”白玛拉措说。
玉树民族综合职业技术学校普通高中部高三复课以来,青海师范大学和西宁市教育局的11名心理干预工作者每天下午分头来到学生中间开展互动活动。“经过几天的努力,虽然有些学生上课还会发呆,有些学生闷闷不乐,不愿说话,有些学生下课听低沉、哀婉的音乐,但学生们的情绪已经较为平稳。”青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仁青当智说。
在结古镇文化公园、赛马场等受灾群众集中安置区,都能看到由青年志愿者开办的爱心教室。这些爱心教室的对象是尚未复课的小学生、学龄前儿童。
“我们在帮灾区群众搭帐篷、搬运救灾物资的时候,发现很多孩子到处走动,而大人们忙于救灾无暇照料他们。”陕西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玉树灾区长安义工联盟负责人李军说,在当地团委的协助下,他们开办爱心帐篷教室,既可以为灾区的孩子们提供一个学习知识的去处,又能帮助忙碌的灾区群众照顾孩子。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月儿弯弯挂蓝天,小溪弯弯出青山,大河弯弯流入海,街道弯弯到校园……”歌声、读书声,相继从爱心帐篷教室中飘出。
再大的灾难也会过去。歌声与微笑,将重新成为灾区青少年的主旋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