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玉平撰文并摄影
北京西北,燕山和太行山交汇,形成许多西北--东南方向的峡谷。自古,这些峡谷就是游牧人南下进攻中原的通道。如果从内蒙草原经张家口由西向东进入北京,最佳的通道就是经过宣化、怀来、延庆,通过居庸关到达南口,再向南就是毫无阻挡的平原了,而中途有几个山口也可以由北而南进入北京。横岭的这个山口就是其中之一(见下图)。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英宗亲征蒙古的途中,竟在怀来土木堡被瓦剌首领也先活捉,数十万大军死伤无数(史称土木堡之变,英宗皇帝从此在遥远的蒙古草原上"北狩"18年)。而后,瓦剌人大举进犯京城。在居庸关功久未破时,瓦剌人绕道西南由紫荆关经易县、涞水、良乡兵临京城下。一小部分游骑兵勇则分别从居庸关以西的白羊口和横岭口进入腹地,兵临北京城下。幸亏有兵部侍郎于谦受命于危难之际,组织了京城保卫战,才保得大明王朝没有被瓦剌摧毁。
痛定思痛,明代王朝在这些峡谷里修筑了许多防御设施,包括堡垒、关城、短墙,和万里长城一起,形成一道道保卫北京,保卫中原的防线。其中有许多城堡,深藏在大山之中,今天已经不为人知了,但也因此较好地保存了下来。 横岭城、镇边城 都是其中的重要关城。
横岭,河北怀来县境内,它的北部是怀来、延庆盆地和官厅水库(解放后建成);它的东面依次是长峪口、白羊口和居庸关;由横岭向南经过镇边城,可以到达门头沟的大村,再南,可由芦沟桥进入京城;若由横岭南的马刨泉向东,经高崖口、流村镇、羊坊镇,可以进入海淀。
横岭城在镇边城北5公里,城墙横跨沟壑围圈依两山而建,形成一巨大的城堡。日伪时期,一条连接北京雁翅和河北怀来的省道从城堡的西边穿城而过,将这个巨大的城堡生生切开。
南城水关
来到南城墙,人们首先看到的是两个弧形城门洞,这在长城中是绝无仅有的。为什么要建两个门洞呢?原来在修建官厅水库之前,经年会有大的山洪从此山沟汇入永定河,山洪爆发时,这种跨沟而建的城墙极易被冲毁,镇边城的旧城就毁于山洪。所以当年专门设了两个水关以汇洪。不仅如此,在城墙的东侧,也同样设有一水关以泄洪。
南城东侧水关
残石
经年的风吹雨蚀加上人为的破坏,横岭城已经不成看相了。许多城砖被村民拆走,只留下一些碎石、夯土以及基座在痛苦地诉说着长城的无奈。
无奈的诉说
北城上的水神庙
经常留心长城的朋友会知道,有城就有庙,有村就有戏台。横岭城也不例外。据当地老人回忆横岭城原有12座古庙,分别是:财神庙、菩萨庙、老爷(关公)庙、娘娘庙、城隍庙、真王庙、马王庙、龙王庙、山神庙、虫王庙、水神庙、五道庙。不少游人都将北城上的水神庙说成是关公(老爷)庙,其实不然。老乡的传说是,小庙与城同时修建,原有三尊塑像。据说,原横岭城水源主要靠戏台边上的一口老井,小庙是保佑老井水源的神灵。"文革"期间,老乡破"四旧"曾拆毁了小庙,但"老井"却从此干涸。后来,乡亲们又重修了拆毁的小庙,"老井"又开始冒出水来。当然此说有待中科院的院士们考证。从现场考察来看,小庙确是后建的,原来的券门顶有完整的垛墙和垛口,小庙是在原垛墙的基础上,再有城砖砌筑的。庙内两侧墙上的壁画还依稀可辨,但因脱落严重已很难辨认是文革中后补的,还是以前就存在的。至于文革中是否被拆毁过就不得而知。1938年12月,八路军摄影家雷烨拍的八路军通过横岭城的照片上可以看出当个的水神庙与现在并没有什么区别。
1938年12月雷烨拍的水神庙
今天的水神庙
古戏台
这就是横岭城的古戏台。它比镇边城的戏台小了许多,而且也苍老许多,如今已经摇摇欲坠。有心的村民四面八方用废砖烂瓦将它包裹起来,以防它彻底倒塌。
PS:横岭城自驾路书:
1、 门头沟三家店水库--109国道--安家庄--雁翅检查站向北直行(官厅水库方向)--大村路口左转--怀来方向--镇边城--横岭城
2、 八达岭高速--南口向南--流村--南雁路-大村路口右转--怀来方向--镇边城--横岭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