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竺可桢:"求是"之光烛照后人
2010年05月17日 11:39 人民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在北方沙尘刚刚散去、西南旱灾正在蔓延的时刻,不禁想起了浙江大学老校长竺可桢。

1963年,竺可桢向中央提交了《关于自然资源破坏情况及今后加强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意见》,这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把环境问题引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视野。在那个“人定胜天”的年月,这些直言尤为可贵。

今年,适逢竺可桢诞辰120周年。3月26日,中科院联合中国气象局、浙江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座谈会,深切缅怀这位20世纪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

如果问,竺可桢先生最让世人敬仰的是什么?大多数人都会说,非他一生倡导、践行的“求是”精神莫属。“据吾人的理想,科学家应取的态度应该是:(1)不盲从,不附和,一以理智为依归。如遇横逆之境遇,则不屈不挠,不畏强御,只问是非,不计利害。(2)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3)专心一致,实事求是,不作无病之呻吟,严谨整饬,毫不苟且。”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竺可桢临危受命,走马上任浙江大学校长,并把“求是”确定为浙大的校训。

竺可桢不仅是“求是”精神的积极倡导者,也是一生笃行“求是”精神的楷模——在浙大西迁中,为保护师生,他不顾个人安危,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20世纪50年代,在“全盘苏化”时期,被誉为“中国摩尔根”的谈家桢教授受到不公正的批判,竺可桢公开为他鸣不平:“政治不能代替科学,对学术研究怎么可以戴政治帽子?”谈家桢后来回忆说:“在那样的气氛中,知识分子已是噤若寒蝉,他却敢于站出来为坚持真理讲话,我是终生不忘的。” 

而且,竺可桢在担任浙大校长期间,成功践行了从“教授治学”到“教授办校”的经验。正因为如此,浙大得以在战火纷飞的艰苦环境里依然培养出如李政道、叶笃正、谷超豪、程开甲等一大批杰出人才,被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

浙江大学校长杨卫介绍说,竺可桢始终把聘请一流教授作为首要事务。举例来说,有王淦昌、卢鹤绂、苏步青、陈建功、谈家桢、罗宗洛、贝时璋等知名科学家,有马一浮、钱穆、熊十力、梅光迪、张其昀、张荫麟、谭其骧、丰子恺等人文学者。竺可桢不但延请学术造诣深厚的著名学者,同样看重初露头角、具有良好潜质的青年学者,认为“要发展一个大学,最主要的是能物色前途有望的青年”。

“竺可桢先生诞生于庚寅年,到今年正好是两个甲子的轮回。在这120年中,包括竺可桢先生在内的中国知识阶层对科学和现代化的百年追求,一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作为竺可桢先生在浙大和中科院的继任者,路甬祥院长对这位前辈的体认自然更深一层,“今天我们缅怀他对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卓越贡献,继承和弘扬他一生坚持和倡导的爱国、‘求是’精神,对于引导激励广大科技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服务国家人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诚哉斯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