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洛阳邙山的曹休墓发掘现场(5月12日摄)。新华社发
曹休墓出土的浅碗和铜勺(5月14日摄)。 新华社发
曹休墓后室出土的一枚铜印,边长约2.0厘米,篆书白文“曹休”二字(5月14日摄)。新华社发
河南省文物局17日在洛阳召开邙山陵墓群考古新成果发布会,与会专家确认位于洛阳邙山的一座大型墓葬为三国名将曹休之墓。经专家考证,曹休墓内出土遗物的考古学年代与安阳发现的曹操墓同类器物接近,墓葬形制也与曹操墓相似。
■出土
墓道现两人骨 曾多次挖开合葬
据河南省文物局新闻发言人孙英民介绍,曹休墓墓葬形制为东西向、长斜坡墓道、砖券多室墓,由墓道、甬道、耳室、前室、后室、北侧室、南双侧室等部分组成。墓葬东西长50.6米,南北宽21.1米,深10.5米,构筑方法为明券。墓砖可分为条形砖和楔形砖两种,在楔形砖上发现朱书“左”“右”“第一”“第二”“第三”等文字,且位置排列有序,应为预制,有些砖上还发现有戳记。据墓道、墓室填土分析,该墓葬系采用多次挖开墓道的方式,实施合葬。墓室内壁涂有白灰,边沿用红色彩带装饰,不过已大部脱落。前室和侧室内均发现散乱的人骨,经鉴定为一男一女两个个体,男性50岁左右,身高约171厘米;女性40岁左右。北侧室见棺椁痕迹,亦见骨痕。初步判断,整个墓葬合葬三个个体。
墓葬还出土了许多珍贵文物,主要有陶器、铜器、铁器等。陶器有四系罐、碗、盘、尊、耳杯等;铜器有铺首、鎏金铜带钩、泡钉;铁器有铁蒺藜、钩、镜、刀削等。
■印证
符合薄葬制度 与曹操墓形制相似
曹休墓虽然规模较大,但上部未发现封土和陵寝建筑,随葬遗物以陶器为主,经专家论证,这些特征符合曹魏时期薄葬的丧葬制度。经专家考证,曹休墓内出土遗物的考古学年代,与安阳发现的曹操墓的同类器物接近,墓葬的形制也与曹操墓的形制相似。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庆柱说,曹休墓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曹魏时期确切年代最早、级别最高的墓葬。
孙英民说,出土随葬器物和墓葬形制为东汉和曹魏时期墓葬的分期提供了标尺,曹休墓的发现还丰富了人们对曹休这个三国著名人物的了解,而曹休墓安葬在东汉陵墓区域内,也为人们认识东汉陵墓和曹魏墓葬的分布区域提供了重要线索。
曹休生年不详,公元228年病逝于洛阳。时年正值魏明帝太和二年,魏文帝曹丕驾崩(226年)2年后,魏武帝曹操驾崩(220年)8年后。
■盗洞
连地砖都被“背”走了
这座想象中的贵族墓却显得异常“简陋”,甚至连地砖都被盗墓贼“背”走了。
工作人员断定,这座墓从唐宋时期就已成为盗墓贼“光顾”之地,千余年来,一直到近代,墓室及甬道上方,盗洞竟达6个之多,墓葬被盗情况之严重令考古人员扼腕叹息:各墓室均遭不同程度的损坏,顶部多数地段坍塌; 各墓室内硕大的底砖也被揭去,仅后室残留少量。
据估计,每块砖的长度都在45厘米以上,宽度也有20多厘米。据洛阳市文物二队工作人员王咸秋说:“我们大概称过,每块砖有50多斤重呢,真不知道盗墓人是怎样把这一块块大砖运送出去的。”
曹休私印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说,墓葬的整体结构保存相对完整。出土主要有陶器、铜器、铁器、金银器等,其中前室出土1件鎏金铜带钩异常精美。
墓葬后室出土铜印1枚,2厘米见方,为墓主人的私印。2010年5月16日,经专家认定,该墓葬的主人,就是曹魏时期的赫赫有名的大将曹休。
据文献记载,曹休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曹操的族子,《三国志》中有传,因功累迁征东将军、征东大将军、大司马。在《三国演义》中,有第九十六回“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这一回目。
>>背景
曹休墓是为配合连霍高速洛阳段改扩建工程而进行的考古勘测成果的一部分。这项考古勘测工作启动于2009年2月,截至2010年4月,各项田野考古工作已基本结束。新发现2处东汉帝陵陵园遗址,2处大型墓园遗址,3座大型墓葬。其中位于连霍高速洛阳服务区以东的大型墓葬即曹休墓。
据《郑州晚报》《洛阳晚报》《东方今报》新华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