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堵要“辨证施治”
无论是错时、限车,还是单双号运营,都是应急之举。沈阳市交警部门认为,虽然这些举措能够暂时起到缓解交通拥堵的作用,但随着机动车数量的继续高速增长,其效果也将被逐渐抵消。一些管理部门认为,机动车数量的“暴涨”是造成目前城市交通拥堵的症结。
肖兴志认为,如果把问题归结到私家车的快速增长,并不公平。他说,错时、限车这些办法,从根本上都是限制需求方的,但是出行的需求又是刚性的,而公共交通服务的不足,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私家车的增长。
事实上,包括沈阳在内,不少城市公共交通的历史欠账较大,导致公交对交通运量的分担率不高。记者了解到,沈阳这座东北最大的城市,每年对公交的财政补贴4000多万元,排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末位。公交专用线往往是各种车辆混行,难以做到公交优先。
一些学者认为,既要有错时限车这样调控需求的应急之举,更应有增加供给的科学管理根本之策。“如果一半家庭都买了车,我们的道路将会怎样?”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牟岱认为,一个城市的汽车不能无限发展下去,必须加以限制。
“堵城”频现已引起了社会各方的重视,城市开始加快探索“治堵”新路。其中有效的办法是发展轨道交通,多种公共交通方式有效衔接。今年沈阳市将成为东北地区首个开通地铁的城市,大连地铁工程也在去年开工建设。
“治堵就像是中医看病,需要辨证施治。”肖兴志认为,城市就像一个人的肌体,交通好似人的血脉,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修地铁、发展公交,也并不是全部。城市规划、道路设计、交通文明等多方面因素,都需要城市管理者思考和探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