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偶然”背后的“必然” 出行安全待升级
2010年08月31日 18:01 新华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新华网北京8月31日专电(记者金小茜、舒静)8月30日,上海航空一架航班因机械故障返航,让人们又为航空安全捏了把汗。上周菲律宾人质劫持和伊春飞机失事的阴影依然笼罩,在痛惜生命逝去的同时,出行安全成为人们心头挥之不去的困扰。

许多人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在看似偶然的安全事件背后,是否隐藏着一些必然?为避免灾难发生,事前怎样做更多地预警与准备?面对灾难,应急处置机制能否“力挽狂澜”?事后给消费者以权益保障的补偿机制如何完善?

安全事件总是偶然发生的,而偶然背后又有必然。在交通、能源、旅游、食品等行业,安全事件就像一个“魔咒”,一旦制度缺失、管理缺位,就会不期而至。被广泛用于航空领域的“墨菲定律”说,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这似乎表明:事故的发生无可避免。然而,“墨菲定律”不是安全事件的“免责条款”,而应是提高安全意识、强化安全责任、营造安全环境的“警钟”。

警钟须长鸣。保障出行安全,需要一个立体、完备的制度体系,而保障体系发挥真正的作用,则要事事想在前面、做在前面,事前预防十分关键。尽最大可能完善安全保障制度和机制,防患于未然,才能将安全风险降至最低。倘若事前想得周到一些,从最薄弱环节的环节下手,积极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加强风险评估和事前预警,减少一些“必然”的问题,或许就能避免像伊春坠机这样的灾难发生。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及时、高效的危机处理机制也许能“力挽狂澜”。菲律宾人质事件警示世人,危急时刻,能否高效地处置危机,关乎很多人的生死。实践证明,只有制定完备、可行的应急处理预案,高效运行救援机制,才能给安全出行打造一个“急救箱”。

消费者自掏腰包购买产品和服务,却得不到最起码的安全保障,损失是无可挽回的,对于安全事件中的受害者,最大的关爱和补偿,是给予公平、合理、及时的赔偿。“索赔难”无疑将给受难者及家属带来更深的伤害。近年来,国家相关赔偿制度不断完善,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提高。建立科学的赔偿机制,“与时俱进”地丰富保险险种,完善保险制度等各种保障机制;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安全指引,强化公众的安全意识,将为公众平安出行架起最后一道“安全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