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1日专电(记者舒静、周文林)“购买手机卡,必须持身份证才能办理。”9月1日,手机用户实名登记制度正式实施,这意味着,今后购买预付费手机卡的用户,必须向运营商提供真实的身份证件,实名登记;此前的预付费客户则要补充登记有关个人身份信息。
手机实名制酝酿已久,一直备受关注、饱受争议。赞成者期望通过对用户的有效身份进行登记,防范打击垃圾短信、手机诈骗;反对者则质疑这一制度“技术上不可行、经济上不合理,风险和成本大于收益”。手机实名制愿望良好,真正推行起来却顶着“三座大山”,负重前行。
垃圾短信、手机诈骗:精准打击有多难?
“明天就不让卖手机号了!现在只卖联通的号,你要买得填个表,还得拿身份证和复印件才行。”8月31日,记者来到北京的一家报刊亭询问怎么买手机号,摊主这样答道。
记者了解到,9月1日起,北京市的报刊亭暂缓销售移动和电信号卡,购买联通号卡则需进行实名制登记。一家报刊亭的摊主向记者出示了一份中国联通入网登记单,购买号卡的消费者需填写的内容包括姓名、使用证件、证件号码、地址、电话等,还需出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和复印件。
而三大运营商的营业厅也早已开始购手机号的实名登记,记者1日从中国移动西单、金融街等几个营业厅了解到,当日前来办理手机业务的顾客数量没有明显变化。相关营业厅有关人士表示,手机实名制在营业厅业务这个环节实际上一直在实行,这次变化主要体现在售后服务的环节;而针对老客户会通过短信和网络平台进行实名登记。
手机实名制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而这一制度的实施,究竟能否达到保护用户隐私、减少垃圾信息和手机诈骗的初衷?
“就算要出示身份证和复印件,真假也很难看出来。”北京一家报刊亭的摊主对记者说。他回忆说,自己曾不经意看到一名顾客的钱包中有多个身份证,几张身份证的照片相同,其他信息却都不一样,“那些假身份证我根本看不出来。”
这还仅是最简单的造假手段。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周汉华教授对新华社记者说:“手机实名制或许能对部分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但对具备高技术的犯罪分子而言,却功效甚微。”
周汉华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向记者说明诈骗技术的“层出不穷、防不胜防”:周汉华的很多朋友曾收到同一条诈骗短信,发信人显示是周汉华的号码,而他本人却对此毫不知情。“技术发展要比管制者想象的快得多,手机实名制所设的‘障碍’极易被不法分子绕过去,而对大量不会违法的百姓而言,却增加了守法的负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