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临珠峰
2010年09月02日 10:42 人民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珠穆朗玛峰

早晨,我们早早地出发了,进入定日县城外的中尼公路后,我们加快了行进的车速。这是一条可以直通到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国际大通道,1962年开始建设,3年后建成,全长850公里,在中国境内736公里。羊八井是起点,樟木口岸就是这条公路在国内的终点站。到了尼泊尔境内又叫阿尼哥公路。尼泊尔是我国的友好邻邦,为了建设和维护好这条中尼友好公路,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这也是促进西藏发展、走出国门的一条重要通道。驰名中外的珠穆朗玛峰就在距定日县城约80公里外的中尼公路左侧。

抵达绒布寺

通往珠峰的路凹凸不平,崎岖狭窄。沿途可见零零落落的藏族村庄,水流湍急的溪涧、小河,层层叠叠、形象各异的奇岩异石,特别是大大小小的鹅卵石铺满了道路。总之,越接近珠峰,越强烈地感觉到远古时期这里曾经是一片望不到边的汪洋大海。

我们仍然一路颠簸前行,终于到达了珠峰脚下的绒布寺,该寺是始建于1901年的西藏宁玛派寺庙。这个富有地方特色的僧尼混居寺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寺庙。当地人说海拔5000米,实际海拔5010米。在高原呆过的人对海拔很敏感,而且很看重。高出10米的海拔就有不同的感觉。为什么3999米的海拔不能享受4000米以上的待遇,就是这个道理。

看见真正的珠峰

由于去珠峰大本营的路都结了冰,并形成了冰板,车完全不能通行。我们只好从绒布寺出发,沿着绒布河而上,一路步行。当爬到5400米的海拔高处时,著名的中绒布冰川冰塔群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百态千姿的冰塔布满山谷,呈蔚蓝色,绚丽夺目,置身其中犹如进入水晶世界。

因为时间和体力的关系,我们没有再继续往上攀登。而是站在一条从珠峰流淌下来的冰雪河边,向珠峰眺望。此时,正是午后,我们刚刚看见珠峰的峰顶,突然一阵流云又把它紧紧包围起来。司机小黄拿出一张十元人民币一边比照着,一边高兴地大声说:那就是珠峰,我看见真正的珠峰了!是啊,我们尽管不能像登山运动员那样去登上峰顶,但我们毕竟来到了珠峰身旁,亲眼看见了这世界最高的山峰,此生足矣。

相遇珠峰,应该说是今生有缘。我在重庆南开中学读书时,就听说过校友——我国著名登山运动员邬崇岳勇攀珠穆朗玛峰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事迹。并对登山运动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时时学习和了解登攀珠峰的历史、知识和消息,成了一个不会登山的登山迷。

惊心动魄的登顶之路

据我了解,攀登珠峰有很多细节是非常令人神往,又是非常惊心动魄的。一般说通过6000米、6500米的高山营地,便到了惊心动魄的北凹天险。北凹是一座马鞍形山体,它的底部海拔6600米,顶部海拔7007米,相对高差400多米,这里是北坡通往珠穆朗玛峰顶的大门。

晴朗时,在老定日镇的街上就可以看到北凹。而这段路,自上而下全是“冰瀑”地带。明暗的的冰川裂缝纵横交错,布满整个坡区。听说这一带常常发生惊天动地的冰崩和雪崩。

1975年5月,在海拔6900米的地方,一次大冰崩迸发,顷刻间,上百吨的大冰块从海拔7000米冰坡上塌落下来,把下边的一条巨大的冰缝顿时填平。

所以容易登顶的地方在南坡,在尼泊尔。也正因为如此,尼泊尔这方面的财政收入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登山家甚至旅行家,都纷纷涌向这个更加难攀登的北坡,向世人展现出挑战极限的勇气。

从北凹再往上走是一段笔直秃滑的冰壁,过去这段到了海拔7450米,皑皑的冰雪不见了,风大得让人站不稳,雪好像都被刮掉了,而阳光之下的山体岩石是赭褐色的。再往上爬,那是珠峰的峰顶,是地球之巅。

用生命换取的高度

有资料上说,神秘的峰顶一点不神秘,它是一个东南——西北走向的鱼脊梁背似的地带,长只有10多米,宽1米左右。但至今全世界只有300来个登山的勇士目睹过这并不神秘的平凡景观。

很难想象,也就在1000万年前,整个喜马拉雅山海拔只有1000米左右。专家说,喜马拉雅大幅度长高,也就是距离现在几百万年到几十万年间。目前喜马拉雅仍以每年约10厘米的速度继续升高,最新测量的珠峰高度已经达到8848.13米。

据我所知,藏族同胞在珠穆朗玛峰下定居,建屋宇、盖寺庙,是1000多年前的事了。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当时的清朝政府还派来3个技术人员,测绘地图。当时珠峰标明是“朱母郎玛阿林”。“朱母”藏语是女神,而“阿林”却是满语山峰的意思。这在1717年出版的《皇舆全览图》上可以看到。有许多专家都说,这是世界上关于珠穆朗玛最早的地图文献。

但是这座世界最高峰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与世隔绝,一直是一座处女峰,人们习惯地叫它为世界的“第三极”,是与南极、北极相提并论的。

19世纪初,两极大陆和冰川相继有了人的足迹,而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珠峰还是一个无法接近的空白点。1921年,英国成立了“埃弗勒斯委员会”,开始了对珠穆朗玛的探险活动。英国人从西藏境内,顺着北凹作了7次攀登。结果都在冰雪岩坡上一次次失败了。一直到1953年,一个英籍的新西兰人,在南坡山地的一个放牧人的帮助下,爬上了峰顶,翻开了人类史上登上地球之巅的第一页。

1960年5月,我国的运动员由北坡越过北凹,沿北山脊登顶成功。我们重庆南开中学的校友邬崇岳也在其中。1980年,日本登山队的3名运动员,从北坡正面垂直的岩壁上攀顶成功,这是迄今为止世界登山史上,最困难的一条登山路线。创造这一惊人世界纪录的登山队员中,也应包括头一年为他们做向导牺牲的我国3名优秀运动员的名字,没有他们的开辟,这个纪录是难以想象的。

说到这里,我的心情格外沉重起来,我的校友邬崇岳便是那一次牺牲的,他把自己宝贵而年轻的生命献给了祖国伟大而神圣的登山事业,我们应该永远怀念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