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旅游景点莫靠“炒概念”吸引眼球
2010年09月02日 10:41 人民网-《京华时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中秋、十一的超长假期什么样的旅游产品最火?从本报旅游周刊上周的出境游专题到本周的国内游专题,各路旅游业内专业人士给出的答案,不是8国10国连线、华东华南“一勺烩”式的走马观花,而是越来越多的深度游产品,人们在旅途中的脚步,越来越慢了。

从到此一游式的观光客变为慢享慢品的深度游,首先是心态的改变。记者采访中发现一个有意思的变化是,和以往相比,人们对旅途中的遗憾,已经不再是游玩的地方少,而是每前往一个地方都不想留下遗憾,因此在线路报名情况上,一地深度游超越了原先的多省市联游,甚至那些离北京不远的短线产品如河南、山西、山东等地,也新增了不少深度体验团。

平心而论,即使是在旅游发展到如此热闹的今天,到此一游式的心态仍然具有庞大的群众基础,看看上海世博会各场馆里世博护照盖章的长龙,恐怕就能有最直观的体会了。细想起来,那一个证明自己来过的印章,真的就比精彩的演出、异域文化的展现更有吸引力?但由此得出国人“不会玩”的结论,显然有失公允。从新马泰肇始的出境游,至今不过20年的时间,出游人数由20年前的300万人次持续增长至去年的4766万人次,增加了15倍,但在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上,依然有大量的游客是首次出境。即便是国内游,发展的时间同样不算长,一年难得出去一次仍是不远的记忆。说到底,有钱有闲了,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脚步那么匆忙。但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只靠稀缺的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肯定不够,全民性带薪休假制度的普遍推行,才能最终实现让大家出游的脚步都慢下来。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越是旅游发达的目的地,人们越是愿意深度游。无论是云南、四川还是海南,除了美丽的自然风光、浓厚的历史文化,经过这些年来发展积淀的旅游接待条件和休闲氛围,也是人们愿意多次前往的重要原因。而这部分游客,恰恰是“含金量”最高的,只有游人放慢了脚步,才有可能消费更多景点门票以外的东西。也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旅行社也才会在这样的线路上设计更多有特色的纯玩型产品,虽然价格贵,但同样受到市场的青睐。我想,这对那些一味靠概念炒作吸引眼球、却忽视了踏踏实实提高旅游接待水平的景点,非常具有借鉴意义。(孙伟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孟欢欢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