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的一天迟早会来
记者写此稿时,有好消息传来,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有望在年内出台——相对于现行《规范》只允许建3层以下的木结构建筑的规定,修编以后,混合型的木结构房屋标准有望达到7层,这对于木结构房屋在我国重新起步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当然,即便如此,中国木结构建筑推广仍然遇到诸多困扰。而对此,已经开始拓展中国市场的瑞典人给我们鼓起了一点信心。霍尔说:“收获的一天迟早会来,最终我相信木结构的建筑市场,在中国一定会很成气侯,而且会看到更加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迹象。”
同时,中国专家也正在积极探索适合本身国情的木结构复兴之路——赵霄龙博士透露:“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木基复合人造板的生产国,而且利用秸秆生产板材的技术也正在成熟。麦秸定向结构板、零甲醛秸秆生态板等十分适合作为木结构建筑的材料。”这对于年产秸秆量超过7亿吨的中国,无疑是个福音。
令人欣喜的是,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几个月前已经与加拿大有关方面签署了一份为期5年的合作谅解备忘录,两国建设部门将一同探寻适应宜中国建筑、国际需要的现代木结构体系,并开展项目试点、编制技术规范、技术合作等一系列工作,发展并推广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
北京故宫是世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山西应县木塔是现存最高最古的木塔,丽江古城展现了少数民族的原貌特色……可以远溯至3500年前的中国木结构建筑,拥有诸多蜚声中外的璀璨精华;而此刻也许是迎来其复兴的关口。相信未来城市不应再是灰色的“钢筋水泥森林”,而能为居民提供一片会呼吸的“生态森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