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风涛还指出,广告投入与高额的超市费用也是一些商品不断涨价的动因之一。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2010年底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与2009年比较,饮料用农产品或初加工后的原料价格涨幅达到50%以上;包装材料的价格涨幅达到20%以上。
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曲静然表示,如今物价上涨出现在衣食住行各个领域,而部分企业考虑到原料与人工成本上涨,涨价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记者在山东几家超市随机采访了3位消费者,他们都对企业“趁节涨价”的行为表示无奈和反感。“一些商品价格说涨就涨,我们只能无奈接受。不过,对于这样的商品我也很反感,本来应欢欢喜喜过个年,不料被涨价添了一把堵。”山东菏泽一位消费者表示。
“商品大牌”涨价谁来监管
在采访中,部分消费者和业内人士向记者反映,现在一些知名品牌动辄涨价,根本不考虑消费者的感受,“爱买就买,不买拉倒”,像极了被宠坏的孩子。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能任意干预企业定价权,但市场经济也并不意味着消费者只能任企业‘宰割’,为企业各种涨价借口买单。”山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说。
同时,部分业内人士并不认同一些企业的涨价理由。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分析师陈静并不赞同成本上涨是部分饮料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以一些生产果汁的企业为例,它们使用的浓橙汁60%以上为进口,据我们分析,2010年浓橙汁的总体进口价格比2009年下降5%左右,而且这些企业都会提前储存原料,所以成本上涨幅度并没有那么大。”陈静说。
张卫国指出,如果一些企业滥用消费者对其商品品牌的信任而肆意涨价,长此以往一些消费者会选择“用脚投票”,不购买这些商品,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企业本身。
张卫国认为,面对物价普涨的形势,政府应在两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向老百姓提供权威的商品价格信息服务;二是加强市场价格监管,防止并严厉打击非正常价格上涨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山东大学教授王忠武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根据供求关系有涨有落很正常。但是企业不应随意涨价,特别是在春节这样备受各方关注的时期,部分低收入群体生活可能会因此受到影响。
“确实是成本推动的价格上涨可以理解,但对于跟风上涨、趁节搂钱的企业,在坚持市场为主的前提下,国家也有必要加以监管,比如让物价部门审查一下一些商品的价格上涨是否合理。”王忠武说。(记者潘林青、吴书光)
1
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跟帖 已有 0 条跟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