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啖荔》雕塑赏析
东坡居士流落岭南,却觅得真趣,“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是我们都知道的故事,也是这尊雕塑所依托的原型情景。我们或许还知道他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和辛弃疾并称“苏辛”,常常忆起其“大江东去”的风流气度。
有人从小说家的笔下推断苏东坡是“马脸”,然而,远隔的时空和文学性的描绘给了雕塑作者更广阔的想象余地——雕塑,也是另外一门想象的艺术。作者从创作伊始,便徜徉在苏轼奔放的性格中,并将苏学士飞扬的神绪渐渐引向塑像的具体形貌、举手投足之间。
有记载称苏东坡“身长八尺三寸有余……为人宽大如海”。近看广州雕塑院院长俞畅塑造的《苏轼》,造型大气、洒脱,不拘泥于琐碎的刻画,技法连贯潇洒,将塑形的“泥性”和铸铜的“刚性”融为一身。雕塑形体转折顿挫流劲,一气呵成,更有着旋律激荡的美感。雕塑彰显了苏东坡的豪放与不羁,正可谓是用“铜琵琶,铁卓板”弹唱着《赤壁怀古》;我们甚至可以猜想,雕塑家俞畅将自己性格中浪漫和豁达的气质深深融汇到这一尊雕塑里面去了。这是雕塑的豪放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跟帖 已有 0 条跟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