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王贵忱学术与艺术回顾展”举行成为学术界和收藏界一大盛事,是大学者藏家王贵忱先生(见左图)的藏品首次系统展出,其中包括王贵忱先生数十年收藏的古文献、古钱币、名人信札、书画等。
作为严谨的学者,王贵忱先生注重系统收藏,将藏品作为学术研究的资料,并提供给后辈研究之用,有别于单纯以鉴赏或投资为目的的收藏者,是而今收藏界中仍能保有“古风”的收藏家。
文/图 记者林琳
学者古风一:
学者书信往来成珍品
王贵忱先生是著名的古文献版本学家、古钱币学家、金石学家、历史学家及书法家,虽是辽宁铁岭人,但久居广州而成广东学术界收藏界的骄傲。与他交游的名单中,有周叔弢、周作人、容庚、李可染、谢稚柳、启功、黎雄才、赖少其等为世人所熟知的当代大家。这些大家与王老的书信往来被王老妥当保存至今,是史料价值极高的收藏珍品。
作为学者,王贵忱先生注重学术研究,与市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但注重与后辈们的交流,因此,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收藏市场中的后辈们,都尊敬地恭称他为“王贵老”。本次“王贵忱学术与艺术回顾展”是广东举足轻重的大展,展示了王贵老多年的藏品,其中包括周作人先生所赠《金石契》、张荫桓《戊戌日记》原本、龚自珍《己亥杂诗》红印本、廖燕《山居诗卷》等。
学者古风二:
藏品为学术研究服务
王老的藏品中,不少在世上绝无仅有。据考究,王老收藏的一枚西班牙“双柱”银元,应该是国内发现的最早在中国流通的外国钱币,极为珍稀。另外,王老专题研究越南钱币,多年来也收藏了不少难得一见的珍品,这些珍品连最大型的拍卖会上也未必可见。如开泰元宝背“陈”(即钱币背后有“陈”字印记)、陈公新宝等。王老甚为中意的还有一枚陈元通宝背“七”,王老曾表示:“至今可寻的只有两枚,其中一枚就在我的手上。”另一枚据闻曾出现在拍卖会上,成交价是6万多元。
“最多的时候我手上的明刻本有200多种,其中不少是孤本”,王老的古籍收藏均是“高级货”,市场上难得一见。如曾经清初鉴赏家汪季青收藏的明嘉靖刻本《韵谱》,就是国内罕见善本。不过,这些古籍善本,不少已被王老捐献给馆藏机构。
与一般以鉴赏或投资为目的的收藏者不同,王老重视藏品的系统性与研究性,并将收藏用于学术上的研究。王老曾公开表示:“我做学问看重两点,第一是注重原始资料,第二是注重核实资料。这些与收藏都有很大的关系。”
学者古风三:
藏品作为资料公开给后辈
“王贵老从来不把自己的藏品捂得实实的”,王老的学生告诉记者,他的收藏品多服务于研究,从不保密,将其作为资料公开给身边的后辈使用,或者在经过透彻的研究后就捐赠给馆藏机构。
即使如此,也没有人能说清王贵老的藏品到底涉及多少品类、有多少数量。有收藏者告诉记者:“永远没有人有幸能把王贵老的藏品看个遍,因为太多了。”王贵老在与后辈们聊天的过程里,往往是偶尔提及一些话题、兴致所至时,便时时从书房拿出与话题相关的藏品作为观点佐证。收藏市场人士闻此表示:“以研究入收藏的古意如能成风气,收藏市场面目将一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