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老童谣滋养中国孩子

2011年03月21日 17:03
来源:北京晚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风来啦,雨来啦,蛤蟆背着鼓来了”,“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到,打到小松鼠”,“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摇摇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毛毛虫童书馆新近推出的《中国童谣》让我们与这些儿时的老朋友重逢。

多亲切的老童谣!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孩子在它们的陪伴下玩耍,做梦,长大。在引进版图书占领了孩子们书架的今天,毛毛虫童书馆的理念更是值得赞赏——用纯粹的中国味道滋养中国的孩子。

这些趣味盎然的老童谣还饱藏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它们咏唱着春夏秋冬四时风物的变化、过年过节走亲串友的习俗,告诉孩子们什么季节种什么菜,看什么花,吃什么水果,玩什么游戏,比如正月耍龙灯,二月扎风筝,五月吃杨梅,六月采莲蓬,八月看桂花,九月要登高,我们能感受到从前中国人的生活多么平和,从前的孩子们和大自然多么亲近。“小姑娘,会梳头,一梳梳到麦子熟。”“杨柳青,放风筝,杨柳黄,踢毽忙。”“小青蛙,在敲鼓,小蟋蟀,在弹琴,吸引一群萤火虫,提着灯笼赶来听。”“金花花,银花花,躲在树下吹喇叭,滴滴答,滴滴答,吹着吹着做个梦,变成两个胖娃娃——金花变成大南瓜,银花变成大冬瓜。”“大雪地,白花花,小鸟饿得叫喳喳,小宝宝,扫开雪,撒下谷粒来喂它。”时代的飞速变迁让源于农耕的传统生活渐行渐远,也让传统意义的童年渐行渐远。《中国童谣》因此带来一丝欣慰——构成我们民族基因的风俗习惯、久违的童年乐趣,在这里还鲜活地存在着。老童谣平心静气地提醒我们,这才是童年!

这套书“传统童谣”的编选者金波和“四季儿歌”的作者李光迪都是我国儿童诗歌的老作家,著名画家胡永凯为传统童谣配的每一幅画朴拙而雅致,有着贴身小棉袄般的温暖。儿童画老画家田原描绘的春夏秋冬和可爱的中国娃娃,色彩清新透亮,充满了天真烂漫的童趣。 徐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