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图片均由羊城晚报记者郑迅摄
羊城晚报讯 记者李春暐、何裕华述评:2月越秀广府庙会,3月黄埔“波罗诞”,4月荔湾“三月三”……2011年这个春天,刚送走亚运的广州人,又迎来一阵“庙会”旋风。一场场广味浓厚的民俗嘉年华,无疑可令广州人更深入地探寻城市内涵,增强认同感,“原来这个城市有如此热情活泼的一面”。继“羊城新八景”外,有着特殊韵味的“广式庙会”可能成为广州又一张城市名片。
三大庙会修炼魅力
黄埔的“波罗诞”以及荔湾的“三月三北帝诞”,一直是广州东西两大庙会。今年以来,两大庙会的日均人数都超过了十万。刚登场的荔湾“三月三”更不得不在现场多处设下铁马,限制人流。而主打百年之后重新恢复的越秀“广府庙会”,同样拥有强劲人气。据越秀区提供的数据显示,7天的广府庙会,游客达300万人次。
三大庙会的强大魅力,不仅吸引众多本地街坊捧场,更吸引不少外地游客“围观”。从4月2日开始,荔枝湾畔就聚满了游人,传统上与荔湾关系紧密的“广佛肇”游客少不了,而“南番顺”的游人数目也呈直线上升。
传统工艺老树逢春?
南乳肉卖到断货,鸡公榄的摊档甚至连摆设用的陶瓷小鸡都卖掉了。荔枝湾畔,无论是卖传统食品,还是卖传统手工艺,摊面都遭遇一阵阵的“哄抢”。同样的情景,也出现在波罗诞以及广府庙会的现场,到场无论是老字号,还是“无名氏”,只有风格上有传统的烙印,无一不受到热捧。
“一天超过十万的人流啊,绝对是传统手工艺难得的宣传舞台”。4月4日,“三月三”庙会录得的入场人数超过了16万。恩宁路传统手工打铜铺———天程铜艺的“第二代”苏英敏不失时机地为每一位摊前逗留的游客派上宣传单张。
论坛、微博,这位年轻的老行业“当家”,此前就不断为日渐式微的传统工艺寻找各种展示平台,在他看来,传统气息最浓厚的庙会,无疑是展示的绝佳地点。他希望是,庙会能吸引到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进而关注传统手工艺,并促成它们的生存与转型,“毕竟传统手工艺来自民间,它的生命力也就在民间”。
重在唤醒广州情结
去年的亚运会,广州完成了一次全新蜕变。在此背景之下,羊城晚报报业集团顺应民意举行“羊城新八景”评选。庙会风暴,无疑给其增添了人气。
广府庙会依托的“广府文脉”,“波罗诞”依托的“南海神徽”,“三月三”依托的“荔湾胜景”———三大庙会代表的景点本次全数入选“新八景”的候选景点。这其中既有亚运城变之功,景观背后人文元素的挖掘也功不可没。
以去年的荔枝湾复涌为例,荔湾区相关负责人就介绍,复涌工程绝不是简单地挖了一条人工河涌,而是通过“复旧”,唤起深埋在人们心中的广州情结。城隍巡游乃至海神祈福,同样引起了文化共鸣。
在新八景评选启动之时,广州市市委书记张广宁提到,“重要的是发动市民参加这个活动,掀起一股热爱广州的新风潮,市民要评,就一定要多看广州,看了就更了解广州,了解之后就势必更热爱广州。”三大庙会聚集的强劲人气,也成了这句话的最佳注脚。
触摸传统从娃娃抓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