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项针对减肥人群的调查显示,超过9成的人认为自己肥胖,其中68.53%的人认为自己偏胖,25.15%的人认为自己超级胖。于是,“四月不减肥,五月徒悲伤,六月徒悲伤,一年徒悲伤……”就成为时下最流行的减肥语录。
胖了,就应该减肥,为了健康。但是生活中,我们也的确会发现,很多热衷减肥、执著于减肥的人往往并不是大胖子,甚至是从体形上也看不出胖的人。那么,胖与不胖到底该由谁说了算呢?其实,一个人胖与不胖不能单凭自我感觉,体重是有评判标准的。想知道自己是不是胖子,需不需要减肥,您可以按图索骥。
■评价肥胖的指标及判断标准
体质指数(BMI)
体质指数是评价18岁以上成人群体营养状况的常用指标,它不仅对反映体型胖瘦程度较为敏感,而且对皮褶厚度、上臂围等营养状况指标的相关性也较高。
计算公式:BMI=现在体重(kg)/身高(m2)。
BMI是临床评价肥胖病的常用指标之一,它考虑了人体身高和体重两个因素,常用来对成人体重过低、体重超重和肥胖进行分类,且不受性别影响,简便实用。但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如运动员等,BMI就不能准确反映超重和肥胖的程度。
WHO对成人BMI的划分为:18.5~24.9为正常范围,<18.5为低体重(营养不足),≥25为超重,25.0~29.9为肥胖前状态,30.0~34.9为一级肥胖,35.0~39.9为二级肥胖,≥40为三级肥胖。这一标准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提出了对中国成人判断超重和肥胖程度的界限值为:<18.5为体重过低,18.5~23.9为体重正常,24.0~27.9为超重,≥28为肥胖。
腰围(WC)
腰围用来测定腹部脂肪的分布。
测定方法:双脚分开25~30cm,取髂前上嵴和第十二肋下缘连线的中点,水平位绕腹一周,皮尺应紧贴软组织,但不压迫,测量值精确到0.1cm。腰围与身高无关,但与BMI和腰臀比紧密相关,是腹内脂肪量和总体脂的一个近似指标。
WHO建议标准:男性>94cm、女性>80cm作为肥胖的标准。
腰臀比(WHR)
测量方法:臀部最隆起的部位测得的身体水平周径为臀围,腰围与臀围之比为腰臀比。
一般来说,男性>0.9、女性>0.85即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又称腹内型、内脏型肥胖。不过,WHR的分界值随年龄、性别、人种不同而不同。目前有用腰围代替腰臀比来预测向心性肥胖的倾向。
正常成人WHR应为男性<0.9,女性<0.85,超过此值即为中央性肥胖。中国人虽然BMI高者的人数不多,但因为人种的问题,有脂肪堆积和分布异常者较多,即所谓梨形身材的向心性肥胖。
标准体重
计算公式: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将现在体重与标准体重相比较,可对肥胖程度进行粗略估计。
判断标准: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0%为超重,超过20%以上为肥胖,其中超过20%~30%为轻度肥胖,超过30%~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以上为重度肥胖,超过100%为病态肥胖。
皮肤皱褶厚度
对均匀性肥胖者来说,以皮下脂肪厚度判断的肥胖程度与用BMI判断的肥胖程度大致相同。测量皮下脂肪厚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身体内的脂肪含量。
按体内脂肪的百分量计算,男性>25%、女性>30%则可诊断为肥胖病。
其他指标
需要专门的设备。如密度测量法(多采用水下称重法)是多年来测定体脂量的“金标准”,但需要特殊设备,且结果还会受到肺残气量、腹腔内气体及体液总量的影响。此外,还有双能量吸收测量法、稀释法、体钾测量法、阻抗测量法等,它们均可精确地推算出体脂含量(BF),但这些方法更多地适用于科研。
以水下称重法为例:
BF%=(4.570/D-4.142)×100
D=M/Vt-RV
其中,D为体密度,M为体重,Vt为人体总容积(吐气的排水量),RV为肺残气容积(人体在齐颈水面下测得)。
按体脂含量判定肥胖的标准:Ⅰ轻度肥胖男性BF%>20%~25%,女性BF%>25%~30%;Ⅱ中度肥胖男>25%~30%,女>30%~35%;Ⅲ重度肥胖男>30%,女>35%。
■健康减肥最重要
肥胖病是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而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达到危害程度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近年来我国的肥胖人数也日益增多,肥胖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严重威胁国民健康的危险因素。
此次调查显示,约60%的人至少减肥5次以上,而且绝大多数人选择的方式都是吃减肥药。其实,无论哪种减肥药都有副作用,包括厌食、目眩、头痛、嗜睡、记忆力差等,甚至可能出现心悸、心脏损伤等问题,某些药品还会降低小肠对脂肪的吸收,阻止身体吸收脂溶性维生素,长时间服用可造成营养不良。
其实,除遗传因素外,导致肥胖的最重要原因是饮食因素,主要是摄食过多,也就是吃得太多,使得摄入的能量过剩,多余的能量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于脂肪组织,导致体内脂肪的增加。
■以下不良的进食习惯导致肥胖
一是进食能量密度较高的食物 食物的能量密度是近年来推出的用于评价食物供能多少的一个新概念,指平均每克食物摄入后可供能的热卡数。食物的能量密度与食物中各种产能营养素的关系十分密切,脂肪是重要的产能营养素之一,因此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往往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
二是不良的进食行为 饮食行为在肥胖病因中的作用近年来已备受关注。肥胖样进食几乎见于绝大多数肥胖患者中,其主要特征是:进食时所选择的食物块大,咀嚼少,整个进食速度较快,以及在单位时间内吃的块数明显较多等。在这种方式下不仅进食速度快,而且进食量也大大超过了非肥胖者。影响肥胖者进食的其他行为因素还有:吃甜食频率过多、非饥饿状态下看见食物或看见别人进食也易诱发进食动机、以进食缓解心情压抑或情绪紧张、边看电视边进食等,这些进食行为均可大大加速肥胖的发生和发展。
三是晚上进食 有人称之为“夜食综合征”。在夜间,人的生理节律是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摄入的食物比较容易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
作为一种疾病,膳食疗法是治疗肥胖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无论采取其他哪种治疗方法,都必须辅以膳食疗法。也就是说,无论是预防肥胖发生,还是肥胖发生后的治疗,都必须“管住嘴”。这个“管”不仅包括食物,也包括对食物的选择和摄取方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