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上接B1

2011年07月13日 08:44
来源:东方早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 转发

而对于丹尼尔这个永远将自己的面孔和哈利·波特这样一个经典形象相连的少年来说,除了感激之外,似乎并无他言。“哈利·波特给了我一切,”拉德克利夫说,“我想他将会在未来的岁月中继续影响我。我将为此永怀感恩。”

粉丝:挑战权威,

同时享受文本和电影

在预测这一系列电影的走向的时候,曾经有人放言电影将取代书本的魔力,阻挡读者的想像力。然而,上百万售出的电影票、无可计数的粉丝网站,以及随无数以魔术师为主题的摇滚乐队和音乐会,证明了电影并没有成为粉丝想像力的障碍,反而成为进一步点燃想象的契机。比如,在名为deviantart.com的网站上,你可以下载数以千计的哈利·波特形象,这些形象都来自粉丝的自发创造,其中包括波特的朋友和敌人,从照片般写实的到漫画化夸张的应有尽有,其中包括一个拥有心形脸孔的敌人形象,以及一个走日系可爱风的HELLO KITTY式甜美的哈利·波特。

在1990年代后期打头的两部《哈利·波特》获得成功以后,几乎每出版一部《哈利·波特》的小说就意味着一部重磅电影的诞生。每次小说一出版,午夜的书店里就挤满了饥渴的读者,他们往往还手拿自制的“魔杖”、贴着一次性的荧光刺青,而在接下去的几天里,在每辆公车和公园的长凳上,所有的人——从学生到爷爷奶奶,或者年轻人都在读着同样的东西。而之后,在电影即将上映的那些天,这些场景会再次出现。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好莱坞将一本畅销小说改编成一系列成功的电影,但是文学和电影在《哈利·波特》系列上的互相重叠却是不同寻常的,而且证明了互相作用是极具影响力的。并非所有之后的类似尝试都证明了这种模式的成功,但是,在随后的《暮光》系列电影的成功中,再次看到了文学和电影叠加影响的互相放大,而且相信在之后的《千禧年》三部曲中也将有所体现。在这个崭新的千年中,我们似乎倾向于讲一系列的故事,并且用多种媒体样式来包装和传播。而且大多数观众乐于同时欣赏两种样式。

另一方面,粉丝甚至不满足于已经有了两种样式,他们急切地寻找各种途径来表达他们对于哈利·波特的热爱,甚至于威胁到了华纳兄弟拥有的电影版权。几乎从一开始,电影公司就忙着保护其产权,但仍然徒劳无功。其中的一个例子是由一名14岁的粉丝——纳斯海瑟·劳弗尔创建的虚拟互动的《预言家日报》。在几年以后,劳弗尔遭遇了华纳公司的“拳头”,华纳企图关闭所有哈利·波特的粉丝网站,其中一些由十一二岁的孩子经营着。对此,劳弗尔发起了抵制波特衍生商品的运动(被称为“波特之战”)。最后,投降的是华纳,因为这些粉丝正是他们最大的目标群体。

在终曲登陆大银幕之后,哈利·波特热潮仍然不会消退。罗琳笔下的小魔法师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流行符号,就像天行者、蝙蝠侠和米老鼠一样。玩具、DVD、已经建立一年的位于美国奥兰多的主题公园,以及罗琳不久前刚刚推出的、雄心勃勃的网站“更多波特”(Pottermore),这系列小说和它的主人公将在几代人心里永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