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感动世界的中国老百姓“破烂”

2011年07月18日 18:05
来源:北京晚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 转发

普罗

“当我们的世界被愈演愈烈的商业化和全球化所控制,当越来越迅速的置换和丢弃已成为我们的时代对于物品的基本态度之时,怎么可能还有这样一个人默默地、无休止地收集和保存?”(巫鸿语)

像中国千千万万勤俭持家的老百姓一样,赵湘源老太太的人生信条是“物尽其用”。她禁止自己随便扔掉任何东西:化石般的洗衣皂、孩子们丢弃的玩具、堆积如山的瓶瓶罐罐锅碗瓢盆……这个庞大方阵中的每一件“破烂儿”,都承载了湘源在物资匮乏年代中对于生活的理解与敬重,承载了她与亲人们相濡以沫的痕迹与温暖。

丈夫去世,湘源变得固执而封闭,她躲在这个蚕茧一般的私人世界中,从中寻求着虚幻的安全与温暖。于是,美术史家巫鸿与当代艺术家宋冬(赵的儿子),于2005年在北京策划了一场名为“物尽其用”的展览。他们将湘源的收藏分成“衣食住用”四大类,期待将物件、记忆和家庭伦理放置到当代中国的大背景当中进行讨论。

令人惊异的事情发生了:一方面,这堆中国老百姓的“破烂儿”一发而不可收拾,变成了一次巡回世界的盛大展览。它先是获得了韩国光州双年展大奖,又成为了现身当代艺术圣地纽约MOMA的第一件大型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在德国,在美国,在英国,在韩国,无数观众在《物尽其用》面前默默地流下了眼泪,好像突然见到过世已久的朋友或亲人。一位普通的观众观后,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我觉得自己突然能够理解她了。当母亲忍痛放弃一捆捆破布头的时候,心情和战乱中的李清照丢失一车车金石图籍没有两样。”琐碎的日常废物和巨大的纪念碑性被结合在一起,模糊了现实生活和观念艺术的边界。这件如此不加雕饰、如此具有文化和历史特殊性的作品,直截了当地触动了成千上万陌生人的心。

另一方面,在赵湘源一家对这些物品进行持续整理与回顾的过程中,他们之间的亲情不断升华,展览中天顶上的霓虹灯文字24小时朝天点亮:“爸,别担心!我们和妈都挺好的。”——两代人间本已近破裂的价值观念得到了分享与弥补,笑容重新回到了赵老太太的脸上。

幸福不久长。在“物尽其用”的展览期间中,善良的赵湘源女士因为试图去救树上一只受伤的鸟而跌倒,不幸故去。这样,她的孩子宋冬和宋慧成为了这些东西永远的保管者,它们成为了母亲生命的承载物和回忆她的媒介。巫鸿将《礼记》中的一段话与此连接在一起:“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手泽存焉尔,母没而杯圈不能饮焉,口泽之气存焉尔。”这段令人唏嘘的文字让人感到中国物质文化中不可言传的感情意涵。今日的消费已经不再是为了满足人们衣食住用的基本需求,而是作为一种自我身份的区隔化和虚荣感的充实满足,持续地永无休止地魔鬼一样地存在着。生活中,媒体支起了无数巨大的喇叭,万口一心地传播着——欲望!这时,会不会还有人想起这些充满着我们日常生活空间的“破烂儿”,对一瓶一纸抱持着神圣的敬重与爱惜呢?

“物尽其用”是一种默默收集与保存爱的哲学,它述说着一位普通中国妇女一生的生存斗,记录着中国老百姓对家庭与生活的永恒的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破烂儿 老百姓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