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瞒着单位家里 投奔皮尔·卡丹

2011年09月02日 17:03
来源:北京晚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 转发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人们把交谊舞跳进了北京的大街小巷。

走秀的模特们和皮尔·卡丹合影

烫发的人们一字排开

恢复烫发时的“广告”

王府井大街

188号

缘起:如果说1978年开启的那场改革直接体现于中国经济的飞跃,那么它为国人带来的思想与文化的启迪则在深层次上为变革的成功积聚了能量,让人们走出了那个满是颂歌和口号的十年,走出了那个漠视审美和个性的十年,从“四联”恢复烫发到中国第一代男模走上T台,从交谊舞的流行到爱情电影带来的万人空巷,回到那场变革的原点,自由与热情的力量依旧那样真切……

寻迹

2011年8月31日

四联美发

三易其址

从王府井地铁站出来,沿着王府井步行街一路向北,不一会儿就能在步行街东侧看到几家老字号店,当目光搜索到“王府井大街188号”,1977年全国首家恢复“烫发”的理发店“四联美发”就赫然出现在眼前了。

早晨8时15分,店里已经开始营业,但店外装修还在进行,除了店名,其他的地方都被施工设施包裹得严严实实,工作人员拿出的一张照片为我们还原了“四联”现在的店面设计:正面是一张女士秀美的面部轮廓,加之一头飘逸的长发,背景为红、白、蓝、黑四条波浪,展示人们追求美、崇尚美的境界。

很多人都以为“四联美发”一直就在王府井大街上,今天的“四联”总店就是当年的“四联”老店,其实1956年7月27日正式挂牌营业的“四联理发馆”位于王府井大街北口金鱼胡同33号,这个地方是当年进京的上海师傅们经过精心挑选才确定的。

1956年一大批上海的老字号集体迁到北京,华新、紫罗兰、云裳、湘铭四家理发名店就是其中的一拨儿,他们在找寻店面的过程中,都觉着东单理发馆的地界不错,正对着东安市场,而且面积大,最后决定四家联合成立一家大型理发店,名字就叫“四联”。

当年的“四联”面积很大,一溜20多米三个大门脸儿,落地玻璃的店门,白色多功能椅子,白色的工作台,整齐摆放的理发用具,每个理发师傅都穿着白色工作服。“侬是剪发还是烫?请到里厢来我尼帮侬打一打头”,一位老顾客至今还记得当年理发师傅的上海口音。

1994年初,金鱼胡同拆迁,“四联”老店搬到了马路对面的王府井223号清华园浴池楼上,直到1998年又搬到了现在的位置,有了现在的“四联美发”总店。

新老“四联”相隔并不远,从现在的“四联”总店往北走500多米,王府井大街与金鱼胡同交叉的十字路口的东北角就是当年老店的所在地,如今,这里已是集结各种世界名牌的乐天银泰百货,繁华时尚的街景早已淹没了当年老店的痕迹,但有关它的历史声音却将永久地停留在人们心里,老店的每一件趣事都成为了北京记忆的一面镜子。

寻史

烫发请带单位介绍信

出生于1937年的吴永亮师傅是当年从上海迁京的那批老理发师中最“年轻”的一位,13岁在上海学徒,19岁来到北京,现在已经74岁的他仍然还在理发的一线工作。 从“四联”落户北京,到今天“四联”发展起各家分店,55年来,吴师傅目睹了“四联”发展历程中的每一天。

吴永亮回忆,一开始,刚刚恢复的烫发业务只对演员和出国人员开放,而且需要单位开具介绍信才能烫发,发型上也十分保守,当时烫发仍然不允许做大波浪,大多数顾客只是烫烫头帘和发尾,即使烫了头发,大家也会把头发扎起来,烫发与直发的不同就在于烫过的头发扎成小辫后,辫尾就成了一朵漂亮的小花。

吴师傅说,由于“文革”期间烫发盘头等服务全部终止,女士只剪短齐发,不追求美不美,理发工作根本没有什么创造性,技术发挥不出来,他就干脆去做男活了,所以,当1977年“四联”恢复烫发的消息传开的时候,“顾客们心里是高兴,我的心里更多的是激动,因为又能重新拾起自己的手艺为大家设计漂亮发型了。”

时为北京市财贸宣传队演员的王绿纹是“四联”恢复烫发后的第一批顾客,据王绿纹回忆,因为要参加独唱节目《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她和另外一个唱美声的演员找领导商量,演出之前去“四联”烫发,后来宣传处为她们开出一封介绍信,信中写道:“四连理发店:今有我宣传队两位同志,因有演出任务到贵店烫发,请予办理,此致敬礼。”

在采访中,吴师傅告诉记者,那时候,虽然“文革”刚结束没多久,但人们已渐渐有了一定的审美意识,很多20岁出头的小姑娘已是“云想衣裳花想容”,虽然当时还并没有“发型”可言,但为了能在直直的头发上添上几朵花,姑娘们还是会变着法儿地去开介绍信,一些开不到介绍信的姑娘们就来蹭“烫”。

如此高涨的烫发热情,让当时的“四联”门前总有前来等候烫发的大长队,后来只得不断增加烫发机。当年的老顾客陈文君曾在一篇回忆“四联”的文章中写道:“上世纪70年代末,我们家住东城米市大街,‘四联’坐落在金鱼胡同西口,吉祥戏院对面,离我家很近……一大早我匆匆赶到‘四联’想烫一个时髦的短发,结果,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四联’还没开门,门前已经排起长队!我只好排在队里耐心等待……谁知等了近两个小时才轮到我,再加上烫发又费时间,结果到中午了才算做完。”

寻史

当业余模特 曾被单位“发配”

笔挺的西装、柔和的语调、眼神、举止都透露着一丝不苟的优雅,虽已年过半百,但魅力不减。1981年9月,在法国著名设计师皮尔·卡丹的指导下,贡海滨穿起笔挺的西装,打上漂亮的领结,走上北京饭店临时搭建的T型舞台,成为中国第一代男模特。然而在那个改革开放初期的年代,模特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一个靠展示身体吃饭的行当,甚至连排练都是偷偷进行的。

初中毕业后,贡海滨被分配到西单附近一家染坊当小工,每天下班时,身上总像斑点狗似的被染料染花,爱美的他从来都是洗澡后换上一身干净衣服,一溜烟从染坊后门闪出,帅气地走在街上,让人看不出自己是在染坊工作的。

贡海滨说,当时的他好像天生对美有一种追求,由于时代的原因,一直被压抑着,但像一个不太稳定的活火山,总是有些蠢蠢欲动,直到皮尔·卡丹先生的出现,让他这座“火山”真正爆发了。1979年,皮尔·卡丹先生带着外国模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一场服装观摩会,贡海滨从此被T台之美彻底折服。1981年,皮尔·卡丹再次来到中国,准备用中国的模特搞一次服装展,贡海滨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当时主办方挑选模特的时候可是大费周章。主办方为皮尔·卡丹先生挑选模特是从演员开始的。当时,形象出众的贡海滨被一位电影导演意外相中,出演了一部叫《琴思》的电影,他正打算接第二部电影。招模特时,主办方一位宋女士把他和另外几名演员叫到北京饭店,想说服他们当模特,“那会儿好多人不了解也不看好这个职业,认为模特就是脱光了让人画的,就算本人同意了,家里人也不答应。”谈话间,宋女士见大家对模特职业充满抵触情绪,就向远处拍了一下手,只见一男一女两个法国模特从远处款款走来,贡海滨当时就被镇住了。从服装、皮鞋,到发型、走路的姿势,总之浑身上下都透着一种高贵、优雅,贡海滨已经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了,就觉得好看。宋女士趁机意味深长地说:“你们将来就是要让中国人也可以这样。”这句话深深打动了贡海滨,更让他没想到的是,也正是这句话,改变了他今后的人生轨迹。

由于各种原因,这第一支模特表演队最终仅挑选出一二十人,有卖菜的、织地毯的、卖水果的,还有纺织女工,白天上班,晚上集中在一起接受法国教练的指导和训练。表演队里,许多人都是瞒着单位和家里人,或者请病事假,当时年龄最小的石凯甚至被父亲威胁:“如果敢登台就打断你的腿。”贡海滨也同样受到了家里人和单位领导的反对,为此,贡海滨曾被单位从市区“发配”到郊区烧砖。“白天在工厂烧砖,晚上又跑去当模特试衣服,现在想想跟做梦似的。”当时他最大的动力,就是下班后骑着自行车跑去模特队试衣服,练台步。几个月下来,T台的魅力深深吸引着贡海滨,他毅然辞去烧砖的工作,“投奔”皮尔·卡丹公司,成为一名专业的模特。

一开始,模特并没有市场,国内很少有人邀请他们去走台,有时候会像演节目一样,前面歌手在唱歌,贡海滨和队友们走着模特步出来走上几圈。但渐渐地,人们转变了对模特的观念,“我们的模特要是穿了蝙蝠衫,很快满大街都会穿起蝙蝠衫。”模特成为风向标,引导人们追逐着时尚。

补白

国外记者争相报道

“烫发事件”

“文革”后“四联”生意火暴,不得不停业扩建,将平房加盖成楼房,还添置了新的理发设备,1978年9月,重张开业的“四联”里最扎眼的就是四台电烫机。开业那天,前来理发的人几乎是摩肩接踵,楼上楼下人挤人、人挨人,有家国外电视台记者正好路过“四联”,看着人这么挤,以为出了什么事儿。凑过去一打听,才知道是排队烫发,弄明白事情后,这名外国记者立刻回去扛来了摄像机走进“四联”上上下下一通拍。

没过多久,一拨又一拨,来了好几个国家的电视台记者,又是一通拍摄。那会儿,国内电视机还没有普及,四联的师傅们也不知道这些外国人要干什么,后来才知道,敢情人家发现了新闻点——中国许可烫发了,这则新闻在当时几乎是轰动了世界,也成为国外知晓中国开放的信号之一。

首都机场“赶集”

看裸女壁画

1979年10月,北京首都机场大楼出现女性全裸壁画,要不是画的是少数民族,还略带抽象,估计有人恨不能立即把画家袁运生当做高级流氓送进监狱。

壁画总面积近500平方米,“惹祸”的正是由袁运生创作的那幅《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壁画中,袁运生大胆地画了3个正在沐浴的傣家女,但是没有想到,这三个傣家女的画却招来了海外媒体的一语双关:“中国在公共场所的墙壁上出现了女人裸体,预示了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开放。”

在壁画出现一个月后,有人专门开着大公共汽车来参观此画,很多人如赶集般地涌进首都机场,迫不及待地要看个究竟。同年,我们国家的某位领导人来到首都机场时,给了这幅画很高的评价。尽管这样,这幅画还是让相关部门表示出了极大的不满,于是他们临时决定在这幅画的前面挡上一块三合板。这样一堵就是十多年。直到1990年9月,北京要开亚运会才把挡板拿掉了。

春晚电话线

热得快要着火

1983年农历春节,马季、姜昆、王景愚、刘晓庆主持的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让观众眼前一亮。电视在当时还不太普及,但是在那个娱乐活动单调、电视节目匮乏的年代,这台晚会还是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4部直拨电话铃声几乎没有停过,北京电信86局的线都烧热了,技术人员非常紧张,连备用器材、消防器材都准备好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四联 贡海滨 着单位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