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2015-04-30 星期四 农历三月十二

凤凰卫视

逐渐消失的传统手艺重现山东陶瓷艺术博览会

2011年09月14日 08:45
来源:艺术中国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 转发

9月9日,观众在欣赏顾群业的陶艺作品《和合》。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9月9日,观众在欣赏顾群业的陶艺作品《和合》。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观众在欣赏顾群业的陶艺作品《和合》。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观众在欣赏顾群业的陶艺作品《和合》。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观众在欣赏顾群业的陶艺作品《和合》。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观众在欣赏顾群业的陶艺作品《和合》。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9月8日至18日,2011山东首届陶瓷艺术博览会在济南园博园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和合》为博览会期间举办的“界尚——中国当代陶艺实验作品展”的参展作品。

《和合》以“锔”的手艺为主题,载体为中国传统储酒器皿。作者顾群业介绍说,无论是储酒的器皿,还是“锔”的工艺,都源于民间世俗的生活方式。锔艺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个“瓷器活”指的就是锔艺。老一辈或许还有“锔盆、锔碗、锔大缸”的记忆,但随着时代经济发展,锔艺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顾群业希望以此作品体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文精神的物化、自然物象的重构以及生态意识的警醒。

评论人士认为,顾群业把水蚀与风化的天然妙处渗透到塑造与加工的人为迹象之中,在师法自然的同时升华心源,从而塑造心中之物。因此,他的作品虽然以“陶”为载体,以“锔”为主题,展现的却是“和合”的精神。也就是说,通过天趣与人工的“共谋”,实现自然与心源的“和合”。“和合”观自上古时期就有,但在信息文明的背景和氛围中,顾群业把陶艺的符号作为一种表达工具,重新焕发出陶艺在当下的精神价值和生态意义。

据了解,“2011山东首届陶瓷艺术博览会”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专业性艺术陶瓷盛会。作为此次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界尚——中国当代陶艺实验作品展”定位高端、强调学术性,邀请了83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艺术家参与。该项展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何洁担任策展人,韩美林、杜大恺、刘巨德、潘鲁生、张志民等一批画家、设计家、陶艺家受邀参展,共同倡导当今陶瓷艺术的创新意义和当代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

  • 快速突破口语教程
  • 在家轻松做纳豆
  • 21天练就一手好字
  • 颈椎病发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