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老红光人品味东区蝶变 老工业身躯长出音乐的翅膀

2011年09月24日 05:25
来源:成都晚报 作者:王红强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 转发

老红光人品味东区蝶变 老工业身躯长出音乐的翅膀

2011年9月24日第03版

分享到:

“从建厂到退休,我在红光电子管厂工作生活了四十多年。”陈道洋是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市老年大学摄影教师,红光电子管厂,在他的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对73岁的他而言,选址原红光电子管厂的东区音乐公园离他的生活并不遥远,东区将音乐文化、时尚创意注入那个燃烧着他青春激情的工业厂房,为他开启一扇重拾精神家园的大门。他的话,或许少了些激情飞扬,却蕴含着老人的睿智,“变,才是不变。红光厂的老壳子里又装上了新灵魂,这里仍是我的工厂,我的精神家园。”在音乐、文化、创意的交汇中,他找到了心灵的平静。

“我在厂正门口等你,就是音乐家雕塑下面。”再次走进工作和生活了四十多年的地方,陈道洋习惯了用老红光的称呼来表述东区里的位置,却也加上了东区里的新元素。走在东区音乐公园中央大道上,陈道洋的记忆被轻轻翻开,“这条路就是红光的轴心路,也是最大的一条路,路的左边是一分厂和三分厂,右边是二分厂。”在过去,显像管是红光厂的王牌产品,在我国电子工业发展中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用陈道洋的话来讲,“我是一颗钉子,钉在红光四十多年。”

喜爱摄影的陈道洋,专程带上了一幅幅红光厂老照片,在焕然一新的东区里寻找过去的记忆。这不仅仅是记忆的捡拾,陈道洋追寻着红光厂原址上建起东区音乐公园的每个足迹,也在每一个以全新面貌示人的老厂房中寻找着自己的精神家园,思考着从红光厂到东区音乐公园蝶变中永恒的意义。“见到面目一新的厂房,似乎还看见当年生产线上忙碌的景象。”陈道洋如是说,“虽然红光电子管厂已不复存在,但是换上新装的厂房即将成为成都东区的一个音乐文化中心,把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业元素和现代音乐文化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建成一个集音乐文化、时尚休闲和摄影场地为一体的东区音乐公园,让老红光人欣喜。”

在东区音乐公园里,陈道洋非常容易地碰到了几拨原来的同事。在厂房前、烟囱下,他们相互热情地打着招呼。对精神家园的追寻,应该不仅是陈道洋一人。

成都晚报记者 李奕 摄影 王红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