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罗伯特·惠特克

2011年10月19日 08:36
来源:东方早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 转发

  在惠特克拍摄的《昨天和今天》封面上,披头士穿着屠夫的白褂子,身上散落着被肢解的娃娃和大块生肉。

  在惠特克拍摄的《昨天和今天》封面上,披头士穿着屠夫的白褂子,身上散落着被肢解的娃娃和大块生肉。

罗伯特·惠特克(Robert Whitaker)曾经说,“20世纪60年代,起码有100个震动社会、推进社会的重要人物出现。这几乎成为我作为摄影师的一笔重要财富。”

惠特克曾经为Vogue拍过很多名人肖像,年轻时的埃里克·克莱普顿在他的镜头下是个十足不羁而优雅的嬉皮士;一向狂放的米克·贾格尔则被他看穿了中产阶级的“忧郁”,变成森林中与一匹白马相伴的内敛深沉的中世纪骑士。1964-1966年之间,他机缘巧合成为披头士乐队的随行官方摄影师,随同乐队进行全球巡演,并拍摄了大量的专辑照片,记录了披头士成员这场最“大汗淋漓”、“歇斯底里”的巡演,捕捉了巨星背最不为人知的生动故事。这次巡演经历成为了惠特克事业上的一个高峰,虽然他只陪伴了披头士2年,但直至他去世,人们都习惯性称他为披头士的摄影师。

1939年11月13日,罗伯特·惠特克出生于英格兰东南部赫特福德郡。父亲是澳大利亚人,曾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一名空军在前线作战。年少的惠特克在英国接受教育,从小就显现出对于视觉艺术浓厚的兴趣。1961年,他拿着一张10英镑的船票,坐着政府资助的客船远渡重洋,从英国移居至澳大利亚。完成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学习之后,惠特克创办了一家自己的工作室,专门从事时尚摄影,帮澳大利亚版的Vogue拍了很多文艺人士的肖像,诸如曾获英国戏剧奖终生成就奖的演员巴瑞·哈姆弗莱斯,以及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女权运动的代表人物,女作家杰梅茵·格里尔。

很快,惠特克便开始融入澳大利亚的艺术圈,与他关系最好的当属那时在澳大利亚艺术圈举足轻重的两位人物——艺术代理商乔治斯·莫拉以及他的妻子、画家摩尔卡·莫拉。通过他们,惠特克认识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圈的朋友,并拍摄了其中的大部分人,比如澳大利亚著名的艺术资助人约翰·里德夫妇、艺术家伊恩·塞姆、查尔斯·布莱克曼等。

但披头士一直成为惠特克一生里最为重要的事业标签之一,他和披头士的相遇颇具戏剧性。1964年,披头士前往澳大利亚做巡回演出,惠特克随同一个编辑朋友给乐队经纪人、也是乐队事业的舵手布莱恩·艾普斯坦做专访。作为摄影师的惠特克把艾普斯坦打造成罗马皇帝的样子,照片出来后的效果“富丽堂皇”,艾普斯坦看完后十分喜欢。随后他又看了惠特克一次展览中的拍摄澳大利亚当地艺术家的照片,当即决定邀请他出任披头士的随行摄影师。

有意思的是,惠特克似乎一开始并没有被这个近代音乐史上的传奇乐队的“好意”打动,或许是披头士彼时的风头实在太劲,以至于一直喜欢拍摄“大艺术家”的摄影师潜意识里仍把他们归为流行明星而婉言拒绝。但艾普斯坦并没有死心,他邀请惠特克到现场看了披头士的演出,演出结束后,惠特克立马激动地打电话给艾普斯坦,表示自己愿意与乐队环游世界。三个月后,1964年8月,惠特克开始了他生命中一段神奇的旅程。他可以拍摄任何状态下的约翰·列侬、保罗·麦卡特尼、乔治·哈里森和林格·斯塔,当然也包办了乐队的唱片封面。其中最著名的当数被称为“屠夫封面”的《昨天和今天Yesterday and Today》专辑。

在这张《昨天和今天》封面上,乐队成员穿上了屠夫的白褂子,对着镜头露出诡谲的笑,每个人的身上都散落着被肢解的娃娃以及大块生肉。唱片原定于1966年6月15日正式发行,在发行前几日,唱片被送到各大指定的零售商手上小试市场,谁知,封面一曝光之后遭到了无数反对的声音,抗议封面照片“让人感觉不适”,以至于Capitol唱片公司不得不在专辑正式上市的前一日召回所有的“屠夫”,在原有封面上贴上另一张看上去无关痛痒的照片,再送回到零售商那里继续出售。在新的封面上,四个乐手又变回了文雅的英伦装束,温和安坐在一个打开的空箱子上。收回的唱片不计其数,但仍有大约25000张左右的“屠夫封面”的专辑流传到市面上,这些被售出的CD日后理所当然地被炒到了天价。另外,Capitol唱片公司在原有的专辑封面上贴纸的决定被证明是英明的,有不少歌迷试着把贴上的封面撕掉,却始终无法保证原始封面的完整性。

关于这个“屠夫”创意的来源,业界内一直流传各种版本。一种说法是,这组照片原本只是乐队抱着玩玩看的心态的即兴创作,但是没想到,照片效果让乐队中的保罗·麦卡特尼大为赞赏,认为这组照片体现了披头士乐队对待战争的看法,因此极力要求从这组照片中选择一张作为专辑封面。惠特克生前则在不同场合表示,这一照片的灵感来源绝对是他本人,但就创作动机是什么的问题,摄影师在屡次的访问中却一直讳莫如深。经常被提起的说法是,他这么做是为了表现当时已经成为全民偶像的披头士,实际上则是一群特立独行、有血有肉的艺术家。

不论如何,这张包含了新歌老歌的唱片,注定成为一个充满矛盾的作品。一方面,它上市后在音乐排行榜上连续五周位居口碑第一,但另一方面,据统计,它也是披头士唯一一张让唱片公司赔本的唱片。同时,这张唱片也处于披头士乐队从出道到解散、整个音乐生涯的一个转折点。就在“屠夫封面”横空出世的前几个月,约翰·列侬刚刚发表了“披头士比上帝更受欢迎”的言论引起了轩然大波;而在这张专辑之后的两个月,乐队开始了他们最后一次狂放不羁的巡演。似乎就是从这张专辑开始,人们开始意识到,披头士乐队不再是往日长发飘飘的翩翩男子,而是四个内心倔强、为了艺术不惜引起舆论争议的艺术家。很显然,罗伯特·惠特克无疑通过他的摄影成了为披头士转型的一个幕后推手。

披头士巡演结束后,惠特克再次回到了伦敦,和澳大利亚艺术家马丁·夏普一起组建了新的工作室。两个艺术家陪同英国最伟大的吉他手埃里克·克莱普顿组建的知名摇滚乐队Cream一起远足去苏格兰的音乐会。当一行人抵达位于苏格兰西部的本·尼维斯时(大不列颠境内的最高山峰),艺术的创作也在这次迷幻之旅中达到了巅峰。马丁·夏普把惠特克拍摄的照片随意切割和拼贴,并用荧光剂染色,这张绚烂夺目的波普艺术作品最后成为乐队最成功的专辑《Disraeli Gears》的封面。

1960年代末期,惠特克和马丁·夏普又共同创办了讽刺杂志《Oz》。随后不久,惠特克又变身时代周刊的战地记者,前往柬埔寨、越南、孟加拉国等战场上进行拍摄。惠特克曾在越南被手榴弹炸伤,他的妻子也差点死于叙利亚的炮火之中。“我不想被定义为一个时尚摄影师,不想被模式化,我渴望去战场拍照。在那次被炸伤之前,这个念头对我来说太重要了,几乎时时都占据着我的脑袋。如果那次不幸被炸死了,这个念头或许会一直持续到死前的那一刻,不过很庆幸,我活了下来。”老年惠特克这样回忆道。

战后,这位曾经穿越枪林弹雨的战地摄影师和妻子回到牛津郡定居,在那里耕田养牛,成为一个十足的农民。1987年,在遭遇了一场车祸后,惠特克被医生告诫,不能从事大量农活。于是,他开始整理往年拍摄的关于披头士的和其他艺术家的影集。这些往日大明星的照片被储放在鸡棚里,一直到1990年代后陆续出版。

罗伯特·惠特克一生都把超现实主义大师达利作为自己的偶像,16岁时,他把达利的作品剪贴下来,做成了一个本子。30年后,命运之神把他带去西班牙拜访偶像。惠特克帮达利拍摄了一组突发奇想的肖像,史无前例地把镜头对准大师的眼睛、鼻子、耳朵,宣称要“从每一个空穴钻入艺术家的精神世界”。这本名为《与达利为伴》的画册于2007年出版面市。

2011年9月20日,罗伯特·惠特克因癌症于英国的西萨塞克斯去世,享年71岁。他生前拍摄的那张著名原版的“屠夫封面”的《昨天和今天》专辑,从最初每张2.99英镑,已炒至2万英镑。可摄影师本人却表示自己一张都不曾拥有。事实上,即便没有“披头士”的传奇,罗伯特·惠特克照样能成为英国摄影史上值得抒写的一位大师。文/沈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惠特 英格兰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