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秧歌秧歌,一曲现代健身歌

2011年11月05日 05:08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廖艺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 转发

秧歌如今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参与。

健身秧歌发烧友李翠阿姨。

秧歌具有很强的运动健身功效。

认识秧歌

秧歌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不过并不一定跟插秧有直接关系,因为它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其实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文化艺术形式,以其红火热烈的场面和情趣盎然的风采得到历代人民的喜爱,其发展与演变经历了从田间劳作到民间歌舞,从乡村劳作间隙农民休憩的无意识放松方式再到城市工作之余居民有意识的健身行为,本身的发展就充满了创新的过程。

秧歌最早是以唱歌的形式出现,来发展成舞蹈和戏剧表演的形式,并流行于我国南北各地,逐步演变成灯会、年节中必须表演的习俗。秧歌具有扭、走场、扮、唱4大特点,是集歌、舞、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扭秧歌的类型可划分为“地秧歌”和踩着高跷表演的“高跷秧歌”,现有东北、陕北、河北、胶州等四大品牌。

1942年,延安与陕甘宁边区兴起的新秧歌运动为秧歌活动的发展树立了一个里程碑,鼓舞斗志、活跃思想成为那一时期秧歌运动的时代特征,而在当前参加秧歌活动的群体中,大多数人是以健身、娱乐为目的。

■ 本专题撰文:本报记者 周婉琪

■ 本专题摄影:本报记者 廖艺

在刚刚结束的广东省第二届农民运动会上,健身秧歌无疑是散发着浓浓乡土气息的特色项目之一,难得的是,在秧歌始终是我国众多地区节庆和风俗的亮丽风景的同时,经过10年的发展,竟也成了全民健身的热门项目之一,让人在怀旧情怀中又领略到了运动健身的现代气息。

秧歌还是“老来俏”

仔细查阅资料,你会发现秧歌绝对是一门堪称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艺术形式。除了节庆风俗表演外,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提起秧歌,难免第一时间会联想到美丽的女战士们扭秧歌那“倾倒众生”的飒爽英姿。不过,带着这些怀旧情绪,我们却又发现作为运动健身的健身秧歌已是新时代的产物,过去10年,全国已经诞生了5套统一编排推广的健身秧歌了。

有趣的是,参加健身秧歌比赛的选手的服装,除了大红大绿的艳丽、浓厚的中国乡土韵味设计外,也多了一些光亮的材料与性感的味道,这似乎是青春的专利,然而,这些服装却唯有穿在中老年妇女身上才会更有那种跟秧歌契合的神韵。

中山队的一位大婶就用地道的中山口音“埋怨”她们队里的那些小女孩:“你们为什么不学学那些阿姨呢?前拱后突,展现出女人的曲线美才行啊!”代表珠海队参赛的吴建先生已经62岁了,他说自己年轻的时候是没有跳过秧歌的,最近两年反而“老来俏”了一把,除了耍太极外,就是跟着一帮大婶学跳秧歌。红花总要绿叶扶嘛,他说:“我总觉得,秧歌还是要上了年纪的女人跳才有味道。”而佛山市体育局群体科科长蔡桂洪则告诉记者,虽然这次代表佛山来参赛的是由年轻人组成的秧歌队,不过平日里在佛山的乡村街道里,跳秧歌最积极的还是那些阿姨。

发烧友李翠阿姨

练秧歌修塑身材

自己设计表演服

韶关健身秧歌队的“头头”李翠阿姨就是这样一位健身秧歌发烧友,别看她已经年过五旬,身材足以令不少女士羡慕。她说自己虽然是2003年从第二套全国健身秧歌开始正式“入行”,但事实上,她五套都能跳。李阿姨还告诉记者,其实从前女战士们跳的那种秧歌只是很简单的十字步、扭下腰部什么的,如今的健身秧歌变化很大,从全国各地的秧歌中吸取精华,扇子与手绢结合,很美很丰富了。

由于从前身体不是很好,李翠阿姨老早就懂得了运动健身的好处,她说其实自己在气功和太极方面都很拿手,不过对健身秧歌却是情有独钟,因为秧歌不仅本身很美,还有修塑身材,特别是增强身体的灵活、协调与柔韧性的功效。当然,在李阿姨眼中,健身秧歌关键是能给人生带来健康与快乐,老人家的身体健康就是对子女最好的帮助,而且,通过运动能认识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开阔视野,更觉开心,正所谓“老有所乐”。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李翠阿姨更乐于参与普及健身秧歌运动,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健身秧歌的魅力与好处。事实上,这个项目在广大农村是非常受落的,因此特别容易推广,刚开始的时候她还是“走下去”的,而如今已是想学的人“走上来”了。而她领衔的韶关队在广东省也是有一定名气的,多次获得省的一、二等奖。

采访当日,李翠阿姨身上穿的是一套粉底红绿相配的表演服,腹部面料上绣的是一朵盛开的牡丹,甚是美艳。李阿姨透露,这套服装还是她自己“设计”的。“模板”虽然是上网搜索的,但却经过了她的精心修改,因为原来网上的那套其实是“露脐装”,突出了女性的腹部与纤腰,但她觉得老人家穿还是太暴露了一些,所以就改成了修长一点的肚兜型,设计好了就到外面去请人来做,一套的价格在300元左右。李阿姨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她大概做了10套不同的表演服,有时是自己掏钱,有时候则是赛事后勤部门出资,主要是依据不同秧歌套路的风格不同来变换,例如本届农运会要比两套不同风格的健身秧歌,她们也就做了两套,此外,李阿姨认为即便是怀旧味道的东西还是会有觉得它“老土”的时候,因此还是要有所变化。不说不知道,原来健身秧歌比赛,除了看动作质量、编排的整齐流畅度、韵律的把握等外,服装也是一个评分标准呢。

五套秧歌风格各异

听李翠阿姨说到不同服装,才发现原来健身秧歌还有不同套路,而她也耐心地向记者一一介绍,并透露了自己跳不同套路的切身感受。

早在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已经邀请中国秧歌四大流派——东北秧歌、陕北秧歌、冀东地秧歌和山东商河鼓子秧歌的专家,通过挖掘和整理,从中选择出对健康有益的24种手法和步法,创编了第一套全国健身秧歌,其特点是运动强度适合中老年人群,手部动作多,优美易学,音乐舒缓欢快入耳。这套秧歌相对朴素简单,颇有一点当年陕甘宁边区兴起的新秧歌运动的影子。

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结合中青年人的生理特点,又创编了第二套全国健身秧歌。这套秧歌无论在力度强度、运动量上都比第一套有所加强,它以东北、胶州秧歌为蓝本,拥有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的鼓点,还有高音唢呐等,适合充满活力的年轻人。

而李翠阿姨无疑更喜欢2006年推出的第三套全国健身秧歌,因为这套秧歌以南方秧歌语汇为主,糅进了云南花灯的舞蹈语汇为主要创作源,与以往的健身秧歌相比,汇入了更多的舞蹈元素,舞姿优美,有别于北方秧歌豪放、粗犷的风格,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用李阿姨的话说,这套比较娇媚,跳起来也别有韵味,因此最受女性的欢迎,而且专家说整套动作系统科学,能全面锻炼身体各个部位。

同时,李阿姨说自己跳全国第四套健身秧歌就相对吃力一点了,因为跳跃的部分多了一些。这套运用的是我们熟悉的微山湖曲,张弛有度,伸收自如,更重健身,突出幽默、风趣、粗犷、奔放等特点。

至于最新的第五套,李翠阿姨还有点不太认可。因为这套属于“海派”,注重对时代与时尚性的兼容,居然来了一个中西结合,里面还出现了斗牛舞、迪斯科等一些西方舞步,虽然从创新的角度来看是可以接受的,也挺有新鲜感,但这多少与秧歌的传统味道有所排斥。

秧歌在广东

南海秧歌全国冠军

番禺秧歌广州最牛

虽然秧歌在南方不如在北方成气候,但当秧歌这种古老的形式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中焕发出新的青春光辉的时候,生活富足的南方人却又走在了“前面”。不说不知道,广东的佛山南海除了龙舟、龙狮、武术等知名品牌外,女篮和健身秧歌都是全国冠军。

佛山市体育局群体科科长蔡桂洪告诉记者,平时,跳健身秧歌的多为老年妇女,但受到她们的感染,现在女孩子,例如幼儿园的老师甚至是一些白领,都加入到健身秧歌的行列,主要是觉得跳起来很美。原来,这次来参加广东省农运会的队伍还只是他们的二线队呢,她们照样拿了第一名。南海是广东健身秧歌开展得最好的地区,每两年都要举办盛大的健身秧歌比赛,参加全国比赛的是来自桂城街道的队伍。

本届农运会,代表广州参加健身秧歌比赛的是来自番禺区的选手,她们主要由幼儿园老师和大学生组成。原来,番禺是广州开展健身秧歌最好的地区,每天晚上,在很多健身广场上,都能见到很多中老年人跳健身秧歌的身影。不过,番禺区将健身秧歌打造为品牌项目却是从一帮年轻人开始的,幼儿园老师李玉媛告诉记者,她们还是在2009年的广东省体育运动会上认识健身秧歌这个项目的,当时就对这种充分展示了女性姿体美的舞蹈很感兴趣,于是便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开展起来,没想到竟带动起了全区的热潮,现在跳的反而更多的是中老年朋友了。李老师还说,她们在幼儿园也有开“初级班”,例如在早操、文艺表演中加插一些健身秧歌、民族舞蹈的环节,还很受小女孩的欢迎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