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照片中的他们,你认识吗?

2011年12月02日 02:43
来源:重庆晨报 作者:翻拍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 转发

防空洞里的印刷厂,正在上班的工人。

一群美国大兵用手中的火机为孩子点燃手中的香烛。

右边的姑娘在南京大屠杀中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她的伙伴也没有亲人的消息。

璧山,老百姓将做好的棉布送到指定仓库。

当年一家军工厂里的情景。

美国摄影师镜头下的抗战时期的重庆人,明起首度走出美国国家档案馆来渝展出。重庆晨报从今日起独家刊登这些老照片,希借此寻找那些曾经生活和工作在这座英雄之城的人们。

如果你是照片的主角或是认识这些照片中的人,欢迎你拨打晨报新闻热线966966,或关注本报微博(wei.com/cqcb),向我们讲述这些黑白照片背的动人故事。

重庆晨报讯 (记者 李晟)深邃宽大的防空洞两侧,密密麻麻地排满了不同大小的印刷钢码,身穿布袄的小男孩正仔细地在排排木架间寻找着自己需要的字码。这张拍摄于抗战时期重庆城的老照片,出自当时来渝采访的一位美国摄影师之手。如今60多年过去,你还能认出照片里的小男孩是谁吗?

昨天,近400张二战期间美国通信兵团164照相兵连曾在中缅印战区拍摄的抗战照片,首度走出美国国家档案馆,远赴重洋来到重庆,将在明天拉开“国家记忆———美国国家档案馆二战中缅印战场解密影像展·重庆展”的序幕。

在展览开幕前夕,我们提前走进展场特别为重庆开设的重庆展区进行打探,一幅幅照片上,重庆人微笑、沉静、忙碌的脸庞被一一记录。

美国大兵为孩子点燃香烛

一群美国大兵围在头戴深色瓜皮帽的孩子身边,用手中的火机为孩子点燃手中的香烛。巨大的黑白照片下方,配着这位美国摄影师当年写下的图片说明:这个中国男孩用英文为前来参观的美国士兵讲述着这座安静的寺庙,在他告诉士兵们如何点燃香烛之后,美国士兵掏出自己随身携带的打火机,帮助他点燃了香烛。

工作人员说,照片上的孩子当年在10岁左右,他们希望这张老照片能唤起人们的记忆,并能够找到这位小男孩和他身边的小朋友们。

除了这张图片外,两位在阳光下灿烂笑着的女孩,也让工作人员们印象深刻。图片说明上这样写着:右边的中国姑娘在南京大屠杀中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她身旁的伙伴已几个月没有收到在上海的家人的一丝音讯。两人当时都在重庆读书,并加入了战争救援组织。

在专设的重庆展区内,这样与重庆有关的图片共有数十幅,它们再现了数十年前重庆城里普通的民众们在战争中所表现出的乐观和勇敢。工作人员说,他们相信每幅照片背后都有着非常动人的故事,“我们希望能找到与这些照片有关的人们,从他们的口中获悉那些留存在记忆中的往事。”

将在重庆大剧院展出

为什么会选取重庆进行这场展览?昨天,展览主办方工作人员说,作为二战中缅印战场的第一制高点,重庆铺开的本次展览,是一次溯本求源的探寻。

工作人员说,数年前,为了拍摄纪录片《寻找少校》,一群中国深圳民间人士在追寻阵亡于高黎贡山的美军军官梅姆瑞的生命轨迹时,发现了中缅印战场更多的故事,并找到了在美国国家档案馆尘封了60多年的两万多张照片和数百小时的影像。这批资料告诉了今天的人们许多不知道的、快要湮没的往事。

重庆展作为巡展的第三站,择址重庆大剧院近2000平方米的展厅,展出从美国国家档案馆拷贝的2万多张历史图片中精选出的近400张图片,展播远征军纪录片、展示美军梅姆瑞少校家信、远征军文物,并于展期中每周开设名家历史讲坛。 本组图/重庆晨报记者 甘侠义 翻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