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名士心性 书圣流韵

2011年12月05日 07:40
来源:东方早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 转发

  《丧乱帖》(局部)

  《丧乱帖》(局部)

  《孔侍中帖》

  《孔侍中帖》

陈麦青

一、 《丧乱帖》

这也许是现存王羲之传本诸迹中最好的一件。

先从内容看去:一开始“羲之顿首”四字,大概缘于常礼,故尚具仪态;从“丧乱之极”起,因叙述先人之墓惨遭荼毒,心绪悲愤,手下的起伏开始明显,笔速也随之加快。到了“号慕摧绝”以下三句,已经是痛彻心肺的高潮,于是一句比一句潦草,“肝”字右半“干”部体势的瞬间失衡和最竖笔随势任下的出锋,两个“痛”字一个比一个加大、动荡,以及“奈何”连写中笔速越行越快、笔画越变越细所反映的笔尖几欲离纸的状态等,无不真切地再现出其当时悲恸之极的“不知何言”和几不自持的“临纸感哽”。至“虽即修复”,似略有平缓,但马上又因“未获奔驰”而痛感再发:“奈何”连写比前面的有过之而无不及,最终“羲之顿首顿首”对比首行开头的极端反差,几乎都已接近泣不成声……而《二谢》中“羲之女(汝)爱”的“女”,写得特别粗大,虽有遮改笔误错字的因素,但和“爱”字连起,恰又透出其着意强调的真率可爱。王羲之笔下那超然形骸的恒久韵致魅力,就是这样在情随书发的心性流逝中,自然天成。

再说书艺,无论是《丧乱》还是《二谢》、《得示》,其蜕尽隶意且肌骨匀美的点画,比《兰亭》更见挥洒自如、老练畅达的气韵。它不仅标志着王氏书风成熟的绝对巅峰,甚至可以说是写照一代名士流韵的典型奇迹。

全卷由《丧乱》(1—8行)、《二谢》(9—13行)、《得示》(最后4行)三札连成,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十《右军书记》载其文。因有日本桓武天皇延历(782—805)年间所钤“延历敕定”之印,知其流往东土之时,远在唐代中期。之后,日本历史上才有了号为“三笔”的空海、橘逸势、嵯峨天皇,以及“三迹”中的小野道风等一代汉字书法名家。

据日本有关记载,此帖原久藏天皇御府。至江户时代后西院天皇驾崩,赐予妙法院尧恕亲王,即由该院宝藏。明治十三年(1878),再献入帝室,至今仍为宫中御物。

二、 《孔侍中帖》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三“褚遂良《右军书目》”中有此帖,惟“因”上多一“行”字。全卷《频有哀祸》、《孔侍中》及《忧悬》三札,各为三行。接缝之处,有“延历敕定”之印,既为流入日本年代的确切下限,又是出自唐摹的可靠证明。而其摹搨的精巧程度,几可与《丧乱帖》媲美,亦系确得王书神髓的“下真迹一等”之本。

据日本有关专家研究,日本天平胜宝八年(756),光明皇后将圣武天皇遗物施入东大寺供佛,传存至今的遗物目录《东大寺献物帐》中,就有“搨王羲之法书二十卷”的著录,且以草书、行书等分卷,因推测此卷及《丧乱》等帖,当均为其中之物。至天应(781)、延历(782—805)、弘仁(810—823)之间,又渐复贡入朝廷。明治(1867—1912)初,流归当时的加贺藩主前田家,现藏东京前田育德会。

比照《丧乱帖》之书,此卷行笔,姿媚流动中已略见凝重,如《频有哀祸》一段,尽管在“不能自胜”之悲中,还多少可寻其下笔刚柔相济、动静适度的中和从容,但烦闷沉郁之情,似已跃然纸上;而结体章法,也渐趋收缩紧严之势。到了《孔侍中》、《忧悬》两段的字字断开、笔笔聚敛,更是在流露“忧悬不能须臾忘心”这种孤寂压抑心境的同时,充分凸显其内擫的笔法特征。史称号为“小王”的献之,则擅用外拓开张之法,故能在快于其父的节奏运速中,表现出更加飞动流妍的奔放新趣,从而获出蓝之誉。从其存世的《鸭头丸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王献之那种神骏奔放的快疾运笔之势,反映出其线条运动中情感倾泻多于理法规范的强烈个性,这正是小王比大王更趋新妍的重要内涵之一。

需要附说的是,王羲之在他身后那些被人用“集字”的方式重组再造的“作品”中,虽然字还是依样摹制的王字,而王书字里行间及通篇章法中所蕴含的那最为珍贵难得的气息,已无从传神,代享盛名的唐怀仁《集王字圣教序》,恐怕要算是最能说明问题的其中之一了。在崇尚王书的时代风气下,除《圣教序》外,尚有《兴福寺断碑》等。虽说集字相当不易,组配亦费斟酌,成篇更多心血,但正如前人所评:“即字字羲之,非羲之矣。”至其能方便初学临习入门,则另当别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名士 丧乱 书圣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