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女性主义与视觉艺术的思考

2012年01月02日 07:02
来源:东方早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 转发

陈畅

2011年12月26日的《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刊登了3篇关于女性与视觉艺术的文章,我认为将女性艺术家们的作品等同于“女性或女权主义”作品是有误导性的。然而把这些不同的观点和概念在公共媒体中提出来是非常有必要的。性别议题在中国视觉艺术领域中的缺失是当代文化研究中的一个巨大盲点。其能见度的微弱不只是现今权利架构的鲜活体现,其中也包括了文化工作者和艺术家们对性别——这一导致差异和不平等发生的重要机制,敏感度的匮乏和无视。

女性主义和女权主义在中国可能成为了两个概念,而在西方的语境里只有feminism一词,这种一词多义本身就说明了根据不同地域和文化来理解和推动性别思潮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曾是深度报道记者的李思磐曾谈到自己的看法,“女性主义是我寻找和分析自己性别身份的工具,女权主义则是我加入公共领域所选择的路径。”自我认知和公共介入的确也是西方feminism的核心精神。

中国的女性与女权主义思潮方兴未艾,《千面女性,千面主义》则是对近期复旦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举办的“华人女性与视觉再现”研讨会以及《WOMEN我们》展览的映射。在两个活动的举办过程中,许多声音都在争取表达和被聆听的机会,让人惊讶的是,策展人,艺术家,艺术评论者和艺术史研究者们少有参与。这不但是遗憾,更是艺术界需要紧迫反思的问题:市场化的无孔不入,已经严重侵蚀了当代艺术的独立性和社会参与性。这样的趋势显然成就了艺术对资本的屈膝和投降,沦为权贵的附庸和点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