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鲁迅说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吗?

2012年01月08日 12:46
来源:羊城晚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 转发

□宁源声

《羊城晚报》2011年12月18日的《反读书记》提到:“鲁迅说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话是不错,但放到现在,只说了一半,还应当说:越是世界的,就越是民族的。”

按:“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句所谓“鲁迅名言”,数十年来,曾被无数作者反复引用,其传播率是极高的。但是,据鲁迅研究专家袁良骏先生《“地方色彩”·民族性·世界性》一文考证,这其实有以讹传讹的成分。因为翻遍《鲁迅全集》,也找不到这句话。

《鲁迅全集》中确有一段和这句话颇相似的话:“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这段话出自鲁迅致青年木刻家陈烟桥的一封信,写于1934年4月19日,主要是谈木刻创作的,顺便涉及了文学(见《鲁迅全集》第12卷)。

那么,“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是否可以改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呢?袁良骏先生认为,万万不可。他指出:“因为‘地方色彩’和‘民族的’并非等类项,不可混为一谈。如前所说,‘地方色彩’往往成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学艺术的特色、精华和骄傲,但是‘民族的’却并非仅指、专指这些‘地方色彩’,它包括这个民族的一切。而任何一个民族,也都不是天之骄子,都有自己的缺点,缺点严重的,就变成了某一方面的民族劣根性。比如说,中国封建社会男人的辫子和女人的小脚,确乎是外国没有而为中国独占的,但这能被外国接受而成为‘世界的’吗?同样的,有些民族或国家的嗜杀、残忍、狭隘、自私、侵略成性,也能成为‘世界的’吗?显然,这是绝不可能的。文学艺术也一样,歌颂阶级斗争扩大化,鼓吹个人崇拜的文学艺术,一度成为苏联、中国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文学艺术的重要内容,这样一些作品也是很‘民族的’,但它们却只能遭到人类(包括本国人民)的唾弃。话说回来,这样一些东西,也压根儿够不上鲁迅所说的‘地方色彩’,而是强加给人民大众的文学艺术灾难。因此,必须‘拨乱反正’,把鲁迅的还给鲁迅;把别人强加给鲁迅的还给别人。”(据《八方风雨———袁良骏学术随笔自选集》)

袁良骏先生的上述见解,正本清源,笔者愿意投他一张赞同票。

宁源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鲁迅 民族 羊城晚报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