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龙镇:千年古镇越老越美
“家家尽枕河”,正仪古镇的小桥流水人家,令人向往。
百年老店文魁斋的当家吴定元。
当地居民已开始忙蒸糕。
修缮之后的中老年活动中心。
古镇也有新小区。图片来自网络
全国百强县之首昆山,有一个新区和老街相连的正仪镇。正仪镇又叫“龙镇”,有1500年历史。如今,古镇一边全是新盖起来的都市大厦,另一半则是小桥流水人家。现代与古朴紧紧相连,这样的龙镇过年是啥滋味?“新春走基层”的第二站,本报记者走进昆山龙镇。
本报记者 李冲 彭昊 文/摄
现代风尚旁,有处“家家枕河”的古朴小镇
“龙镇”正仪镇距离昆山市区只有9公里。昆山的繁华全国闻名,但紧挨着它的正仪镇,却显得非常古朴。镇上有条古街,临街便是一条横穿小镇的河,此河名为渭塘河,从头到尾大约2公里,形状似龙,龙镇的名字便由此而来。
正仪古镇的桥很多,短短的河道上,分布有十几座小桥。镇上的路,也是被踩得发亮的青石板路。临河而建的老房子,素面朝天,很多小二层楼,墙面斑驳。“家家尽枕河”的小桥流水人家的味道,让刚从昆山市区过来的记者感觉恍若隔世。
刚进“三九”,龙街已是年味十足。临街的人家,房檐下挂满了腌肉,更多的腌菜和谷物,则摆在竹篓里晒着。老人和妇女,在忙着整理年货。百年不变的年味,在龙街上平静地飘浮着。
然而,这并不是正仪镇年味的全部。临着古镇,有一条铁路,不时会有火车疾驰而过。而在老街的另一端,再步行近百米,就会进入一个非常现代的街区。那是“龙镇”的新区,高楼林立,商场、餐饮和各种娱乐场所众多,街上的行人,步履匆匆,一派都市风尚。
新街的年味,不像老街那样,一眼就抓得住、一嗅就闻得着,要慢慢寻觅。走进超市,春节促销已是热热闹闹,买年货的人略显拥挤。越大的理发店,理发的年轻人越多,他们做的项目都挺多,都是为了过年。各种饮料、小吃店,客人也开始多了起来。消费的依旧是年轻人,他们对记者说,这时候花钱都不太算计,至于忙年,那是老街上老人们的事。
留守老人向在外工作的儿女发出“过年邀约”
在苏州市的古镇中,“龙镇”正仪的老街,更显得老旧。镇上的老人沈明坤对记者说,两年前正仪老街建设有限公司挂牌,开始对老街进行修复。先期修复的君子亭及附属设施已对外开放,河道里的并蒂莲已移植成功。
古镇修复,没有打乱镇上人家过年的节奏。74岁的沈世振老人在正仪老街生活了一辈子,从镇里供销社退休后和老伴林丽珍一直住在上塘街的老宅里。记者到访时,两个老人刚蒸完年糕,打算给邻居老友们送去,锅盖掀开,笼屉里一块金黄色圆糕热气腾腾。“今天蒸的是猪油糕,这个最好吃,锅里这一块要有3斤半重。” 沈世振老人说,蒸年糕是正仪老街上忙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做的,按照当地的说法,农历二月二那天,大家都要吃糕,吃了腰板硬,一年做活都不累。每年到了这个时候,他们老两口都要蒸年糕,今年买了200斤糯米,结果都不够用,因为大部分都是送人的。等儿子、女儿回来过春节的时候,他们还会现蒸现吃。
沈世振老人告诉记者,他的太爷爷一辈是从安徽过来的生意人,看中了当时富甲一方的龙镇是块宝地,所以落了户,他的父亲在解放前则是正仪地下党的创建者,以教书匠的身份从事革命工作,解放后当过第一任正仪乡乡长。红色家庭的荣耀陪伴了他大半生,如今,两个哥哥、姐姐现居西安、北京生活,自己的一儿一女都住昆山市区,儿子自己开了公司,女儿嫁人后在家做全职太太,因为离得不远,经常能回来看看老两口。
“过年,镇上就热闹起来了。在昆山、苏州甚至是上海工作的孩子们都会回来。这些天,镇上的老人与孩子们通电话,都是说过年的事。”沈世振说,古镇人家都向孩子们发出了“过年邀约”。
除了蒸年糕,腌肉也是古镇忙年的重头戏。每家厨房里一口大缸,几十斤猪肉、鸡鸭塞进去,撒上盐、糖、八角、花椒等调料,上面盖上百十斤重的几袋石子,隔天还要把肉再翻一遍,为的是受力均匀。“到了3月份就把肉挂在门口晒,这一缸肉好吃到明年夏天。” 沈世振说。
河水很清,流淌出扬名苏沪的“青团文化”
紧挨着昆山市区的龙镇正仪,河水很清。临街的河里,有人在用河水洗菜、洗衣服。沈明坤介绍说,渭塘河中的水与阳澄湖相通,水质很好。
由于正仪“越老越旧,越来越美”的美名渐渐外传,如今到古镇的游客也多了起来。但相较于周庄、同里等地,游客平时就少得多,年前则更少。游客到正仪,都会买上一堆青团子,它和古镇一样,代表着年代,也代表着特别的颜色和滋味。
正仪的青团已有上百年历史,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文魁斋糕团店。记者来到文魁斋时,只见里面冷冷清清。文魁斋当家人是68岁的吴定元,如果从他的祖父母开始算起,这已是这家老字号青团子的第三代传人。但奇怪的是,他敞着门到别家串门聊天去了。
因为记者来访,有人帮助找回了吴定元。他介绍说,青团子是一种“寒食”,民国初年,镇上有一位叫赵慧的女子,刻意改变了青团的制作方法,用浆麦草捣烂取汁,掌握配比工艺使青团发生质的变化,此技术被后来成为“文魁斋”主人的12岁的陈娟英获取,名声渐起,扬名苏沪。
可记者在古镇采访期间,并未发现青团子的踪影。吴定元笑着说:“青团子的第一道工序是麦青水,而清明节前后是浆草麦生长得最嫩的时候,这时候做出来的青团子非常柔软可口,鉴于浆草麦的生长时间限制,所以镇上大部分青团店的生意也只有两三个月。否则,没有浆草麦,便只能用色素才能做成青团子,我们宁可不做,也不用色素。”
吴定元说,他现在已经开始忙了,只是在忙着做青团子的准备,这也是镇上各家卖青团子的店铺“忙年”的一部分。只是,这样的忙,没有“热气腾腾”的景象。他指着店里摆放着的麻袋说:“这些都是过段时间要用的原料,我还在库房里准备了十几缸的猪油,以待忙时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706809
1女人心声:追求美丽是件痛苦的事 -
437124
2春天常吃10种蔬菜可帮你补足“阳气” -
431278
3美国华人圈屡现临时夫妻 专家:谈道德 -
386713
4姜培琳:从传奇超模到豪门CEO -
346637
5Gucci 2014米兰秋冬发布 -
272133
6普京绯闻女友时尚品味不输名媛 占领时 -
268855
7死亡真相:人在临死前10秒真实感受 -
203407
8肚脐形状辨疾病:哪种形状暗示有妇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