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给你一个尊严之旅

2012年02月08日 03:5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 转发

揭黑导游邬敬民春节又在媒体上“开炮”了。

“在三亚,新开发的一个景点,政府定价是每人128元,底价你知道是多少?10块钱!卖给游客80块,自己能挣多少?”

“在三亚,那些餐厅六七百元一斤的石斑鱼,我自己去市场买,平时可能就38元,春节贵点儿,50元。”

“在海南,行业内有句黑话叫“填坑”。‘一米坑’就是每个游客导游要赔100元,也就是说他必须想办法挣出100元才保本。现在甚至有很多‘十米坑’,导游压力大,不玩儿命宰你才怪。”

这不是他第一次站出来“骂”这个行业了。只不过,这次,他用时髦的微博回应三亚春节旅游被宰事件。

在微博里,他介绍自己:揭黑导游、旅游维权第一人,《叫我如何不宰你》的作者,上过6次央视。

微博注册不到4个月,邬敬民没怎么打理,他不是微博控,到2月6日,他的粉丝还差一个才到500。

邬敬民不愿意简单地描述个别的旅游被宰事件,他喜欢将宰客上升至整个旅游行业,甚至“影响国家、民族的尊严,损害游客的利益,有碍两岸统一”。

他对行业“起义”,是在2006年1月的深圳导游培训大会上。再也憋不住的导游邬敬民利用培训间隙,连续两天,跳上讲台,说明导游生存困境,痛斥行业混乱,“算是扯起了造反的大旗”。

回到家中,邬敬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还写了封信给当时的深圳旅游局长。“信的内容可是一点也不客气”,邬敬民把自己比作一把要出鞘的利刃,“如果你们有眼光,有抱负,可以利用我这把刀杀出一片新天地。但是,如果你们目光短浅,没有勇气,不敢用我这把刀,让他流落到江湖上,这把刀同样会出鞘,同样会见血,但是有可能是你们身上的血。”

邬敬民1994年开始接触旅游行业,1997年正式从事导游工作。爱上旅游,是因为出门让自己“大开眼界,领略到外面世界的精彩”,但邬敬民很快发现,导游职业并非看上去那么美。

邬敬民可以随口说出导游在外界的“恶劣”形象:“黑、贪、狠,就知道骗人。”“景点介绍得一塌糊涂,进了商店却精神百倍,拼命鼓动你买东西。”

导游职业本身更是让邬敬民苦不堪言,“起得比鸡早,干得比驴多,吃得比猪差,晒得比乌鸦黑,住得比鼠窝差。”“被媒体骂得比猪狗不如,被旅行社宰得比兔子还惨,被客人投诉得比绵羊还乖,被旅游局罚得比蚂蚁还多”。

时间久了,邬敬民实在忍受不了自己的“宰客”行为,带团时,他开始劝诫游客不要购物,免进陷阱,有游客反而讥他是旅行社里的“汉奸”。“在公司的业绩排行榜上,我永远都排在最后边,刚毕业的小姑娘都超过了我。”“当了这么多年的导游,在深圳还是住在租来的房子里,许多人不相信”。

邬敬民开始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我已经买好了保险,如果有什么意外的话,最多可以获赔20万,足够老婆孩子用的了”。2005年12月2日,邬敬民将写好的《叫我如何不宰你——一个导游的自白(之一)》放在了网络上,直至贴完了10万字。

邬敬民很清楚,与这个行业彻底决裂的结果意味着什么,但他的想法越来越大胆,“我想在旅游界发起一场革命,告知每个旅游者低价游及购物的内幕,唤醒百姓的理性消费意识。”

事实很快验证了邬敬民的预见,在导游大会上的激烈抗争让他失业了。但他没有急着去找新的工作,而是雄心勃勃地制定了“革命”计划,“准备大干一场”。

邬敬民联系出版社、电视台,准备把自己的文章印刷成书,扩大影响,推广品质旅游。还写信,寄给国家旅游局长。

出版社和媒体没有对邬敬民表示出兴趣,唯一收到的是来自一个出版社的电子邮件,里面的回答让邬敬民冷静了一点。“内容很好,但太尖锐,我们不方便。谢谢信任。”

国家旅游局长也在邬敬民的信上作了指示,肯定了他的行为,说是非常重视。邬敬民觉得此事引起了领导的关注,“就一定有机会大有作为”。他甚至下了决心,一定要将这些文字出版成书,即使是非法出版。

邬敬民甚至还想到,一旦自己因非法出版被逮捕审讯的时候,会慷慨激昂地告诉法官,自己是明知故犯,知法犯法,但目的是为了拯救混乱的旅游行业,大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哈哈,有时候我也觉得自己有些不可救药。”邬敬民说。

最终,邬敬民的朋友果然帮他弄到了一个香港的书号,印刷书花了接近4万元,也是朋友赞助的。书倒是印了出来,却不能在大陆销售。

邬敬民决定更积极地炒作自己,他主动联系央视“面对面”的主持人王志,要求对方采访自己。王志还真的采访了他,节目在2006年5月7日播出,题目就是书的名字:《叫我如何不宰你》。由此,事情才起了更多变化。

让邬敬民吃惊的是,央视节目播出第二天,深圳旅游局长宣布“提前8年退休”。第三天,国内的出版社找到邬敬民,也不害怕尖锐的问题了。

邬敬民“出名”了,那之后,媒体的采访接二连三地都来了,“报纸、电视、杂志、电台、网络,各地的都有”,他还收获了一个响当当名誉:2006年度全国十大消费维权人物。

在大会上“闹场”、出书、上电视仅仅是邬敬民炒作自己、宣扬品质旅游的“手段”,他随时会有奇思妙想引发舆论的关注。

出名不能当饭吃,在深圳失业后,邬敬民就没有过“好日子”,手头总是缺钱。最让他心酸的是,从广东清远老家去北京前,靠微薄退休金生活的老妈往他手里塞了500元,“快40岁的男人还要老妈的钱,那是什么滋味。”而有的导游同行,都在深圳买了4套房。

即使如此,邬敬民仍在继续实行旅游业“革命”计划,他在广州的旅游网站打过短工,在张家界试验过品质旅游,在海口当过旅行社的顾问,在北京帮朋友开拓尊严之旅的事业,最终都没有多少起色。

唯一让邬敬民觉得还算成功的实践是2007年年初开创丽江品质旅游根据地,最后也因为当地的压力而“失守”。

一到丽江,邬敬民就在一些旅游论坛里发帖:《揭黑导游邬敬民上了井冈山》,并留下了在丽江的联系方式。因为是旅游论坛,在线的基本上以同行为主,这样的帖子招致骂声一片。有人还说只要见到邬敬民,就会打断他这个旅游业叛徒的腿。

邬敬民不管那些谩骂声,他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新组建的旅游公司的办公室外墙上挂了“无购物旅游”的牌子。这块牌子让游客耳目一新,却让丽江同行怒火中烧,让邬敬民遭遇“鸿门宴”。

当年9月上旬,丽江导游、旅游车司机、旅游协会、旅游局官员邀请邬敬民到一家四星级酒店吃饭。饭局上,丽江的旅游业代表们告诉邬敬民:“‘无购物旅游’给游客洗了脑,他们都不消费了。”“你可以做品质旅游,但不能说别人坏。”

离开丽江的时候到了,邬敬民给自己的丽江之行作了简单总结:试点很成功,压力比山大。“无购物旅游”的牌子换成了“纯玩旅游”,公司网站上,邬敬民这个名字也从最显要的位置被挪到了几页之后,他更谈不上有多少钱的收入。

物质生活很困顿,却挡不住邬敬民对尊严旅游和品质旅游的向往。2011年8月15日,邬敬民来到三亚,准备干出一番事业。“说实话,我也要拿回扣,只是要低很多,正常的那些收入,很难维持生存。”

有时,邬敬民会将380元的饭费,事后退给游客200元,自己只赚几十元。他希望将旅游的价格更加透明化,他给自己推出的项目取名“尊严之旅”,意在不使游客犹如砧板上的肉。只不过,透明的代价是,他的团费要明显高于其他旅行社。而对于游客来说,低团费才能吸引更多的人。

如今,他租住在三亚不起眼的小区民房里,两室两厅的房子每月房租2000元,房子既当卧室又当办公室。只有到了吃饭的时候,餐桌才能摆出来。

因为在微博上谈最热的三亚“宰客门”话题,他发现,网上挺他和骂他的人差不多,那些骂他的人说:哪个行业没有拿回扣的,你就是为了出名,挡我们财路。

他用黝黑的手,在电脑键盘上使劲敲下一句话:“这就好像我在街上抓小偷,小偷却说,偷东西的哪里没有啊,哪轮到你来抓,你真是为了出名不择手段。说得多么理直气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邬敬民 旅游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