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未曾谋面 却与雷锋结缘

2012年02月26日 13:42
来源:法制晚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 转发

他没见过雷锋,却与雷锋有着解不开的缘。

他收藏了八千多件与雷锋有关的藏品。每年,他都会多次带着藏品到全国各地参加展览。

他参与组织创立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学雷锋基金会,把雷锋精神传承下去。

他,就是年过六旬的、八一电影制片厂退休职工董兴喜。

拍纪录片《雷锋是谁》 开启收藏之门

退休前,董兴喜是八一厂的服装道具车间主任。

“在部队时就知道雷锋,那时就很喜欢他、敬佩他。”刚刚退休的董兴喜笑着说,他在年轻时,就深受雷锋精神的感染。

1989年,八一厂拍摄纪录片《雷锋是谁》时,把雷锋班的历任班长都邀请到京。董兴喜借此机会请《雷锋是谁》的7位编创人员和16位雷锋班班长在一枚纪念封上签名留念。这枚珍贵的签名封像一把金钥匙,从此打开了他的“红色收藏”之门。

印有雷锋图案的学生写字铁垫板、积木拼图、小手帕、雕塑、画报、媒体报道……但凡与雷锋有关的物品都是董兴喜收集的对象。

现在,他的家中有八千多件关于雷锋的藏品。

专收雷锋纪念品 赢“董雷锋”之称

“起初只是喜欢邮品,并没有确立关于雷锋的收集方向,是来在收藏过程中一点点确立的。”董兴喜说,从开始决定收藏有关雷锋的藏品后,他便经常骑着自行车到潘家园、书店、博物馆、邮市寻宝。整个人都陷进雷锋的世界中。

熟悉他的摊主不知道他的名字,但知道他收集雷锋纪念品,见了他直喊:“雷大哥”、“董雷锋”、“雷锋来了”。

虽然收藏给董兴喜也曾带来了一些经济压力,而且家人也曾经很不理解,但看到他在收藏中得到了乐趣,家人也慢慢认同了他这项爱好。

在众多藏品中,董兴喜很看重的是一张《弓长岭报》。它是辽宁省当时一家名为弓长岭矿山的单位出的报纸,报道了雷锋抢救水泥物资的事迹。“当时雷锋还没有参军。”董兴喜说,目前这张报纸全国仅存三张。

搜集雷锋藏品

还原立体雷锋

在与董兴喜分享起收藏经历时,记者发现他不仅是做简单的收藏,而是在试图用藏品这样的方式作为证据或者是一条线索,将雷锋还原成一个活生生、立体的形象。

这些年,董兴喜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寻找与雷锋相关的人物,包括雷锋的战友、同学等。

目前,已经取得联系的有200多人。他们有的用邮寄的方式叙述与雷锋的交往,也有的向董兴喜提供了珍贵的关于雷锋的藏品。

例如,在一次关于雷锋感情生活的追溯过程中,董兴喜找到了大家口中那位与雷锋关系很好的女工友。经过了解,董兴喜知道了一些真实的情况。

一次冒雨抢救水泥时,雷锋曾用自己的棉被挡雨,这位女工友得知后,把自己的棉被送给了雷锋。雷锋主动要求调到更艰苦的地方工作,女工友也申请随他调动。雷锋参军临行前,女工友为他戴上了胸前的大红花。

直到后来雷锋去世,这位女工友才结婚生子。

据了解,当时,雷锋工作调动前有领导曾问过相关问题,雷锋的回答很明确,“我们是湖南老乡,相互比较了解,但现在工作要紧,其他的事情以后再说。”

参与创建基金会 传承雷锋精神

去年12月18日,董兴喜参与组织的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学雷锋基金会正式揭牌成立。这也是全国第一个以雷锋名字命名的基金会。

现在,基金会从社会上募集的资金,完全属于学雷锋的专项用款,用于发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和表彰学雷锋有突出贡献者。

“其实我们早在2004年就成立了全国雷锋藏友联谊会。”董兴喜说,当初成立联谊会的目的只是国内30多位喜爱雷锋收藏的朋友之间内部交流。后来,大家发现只做收藏而不让世人知道就失去了收藏的价值。随后,大家便联合成立了学雷锋基金会。

据悉,今年,学雷锋基金会将开展12项有关雷锋的活动,其中包括3月2日在军事博物馆将举办雷锋画册展览,展览为期10天,共展出雷锋照片200多张。随后还有百名将军、部长雷锋日记书法展、雷锋藏品展等。

文/记者 张小曼

董兴喜在家中专门腾出一间房,存放他的藏品摄/记者 郭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董兴喜 藏品 雷锋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