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用绘画处理人类情感

2012年03月05日 05:51
来源:东方早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 转发

  格哈德·里希特

  格哈德·里希特

塞罗塔:你在雕塑、摄影、绘画方面都有建树,但你忠于绘画。当代艺术界,这样的人已经不多了。

里希特:很多人觉得其他媒介更有吸引力,在博物馆里放个屏幕,就没人想看画了。

绘画是我的职业,它总是最能引起我的兴趣。我已经这把年纪了,我来自另一个传统,干不了其他的。我确信绘画是人类最基本的能力,就像跳舞、唱歌,这些是有意义的。

塞罗塔:你总在寻求创作永恒的作品吗?

里希特:我只是希望创作一些有价值的作品,能够感染人的,那样的素质本身超越了作品,是永恒的。

塞罗塔:你怎么会想到创作《四块玻璃》(1967)?

里希特:我想展现玻璃本身。这是个非常单纯的想法,你可以展示玻璃,也可以接触玻璃,它是可以转的。但是你发现接触玻璃没能给你带来任何帮助,你依然无法理解它们。我想这件作品也跟杜尚有些关系,这是对他的反击。他赋予这些现成的东西一种神秘的气息。

塞罗塔:你想挑战杜尚?

里希特:有那么点儿意思,就像《艾玛》(1966年里希特以他妻子为模特绘下的裸像)。我记得杜尚的《下楼梯的裸女》被认为是绘画的终结。

塞罗塔:你想展现出杜尚以,绘画依然是可能的?

里希特:没错,我不想抛弃绘画的表现性。美丽的,也可以是情绪性的。但是这在当时并不时髦,是一种媚俗。

塞罗塔:当时你就已经对绘画中的情感因素感兴趣了?

里希特:是的。当时我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那个时代的人们看不到这一切。根据悲剧事件创作的绘画被认为是取乐,一种无礼和挑衅。

塞罗塔:所以你希望绘画能够处理人类情感,却没有使用当时国际流行的抽象语汇?

里希特:是的。

塞罗塔:你始终对意识形态有所怀疑。那么绘画依然保持着一个道德的面目吗?

里希特:我成长的环境先是纳粹,然后是共产主义。那一代人心中没有父亲,没有神祇。你很容易对一切抱有怀疑。

塞罗塔:艺术的目的是什么?

里希特:它是我们存活于世界的必需品,就像面包和爱。

塞罗塔:它带给你什么?

里希特:一些你可以抓住的东西。它给予所有深不可测、无法感知的东西一个尺度,还有对于我们无止境的残酷世界,艺术教会我以建设性的、积极的方面去看待它们。

塞罗塔:有什么是你无法绘出的?

里希特:我觉得没有什么是不能用画笔描绘的。当然于我个人来说,有很多东西画不了。

塞罗塔:你的绘画有很多触及你的人生、战后德国的历史,但你从未画过大屠杀主题的作品。

里希特:没有直接画过这个主题。我尝试过几次,但是我始终没能找到合适的呈现方式,让它不仅仅是一个奇观。

塞罗塔:2005年你创作了《九月》,在“9·11”事件发生4年之后。

里希特:没错,我动作很慢。

塞罗塔:为什么那么慢?

里希特:我需要很长时间去理解一件事情,去想象我的绘画所应当呈现的样子。

塞罗塔:所以你尝试着不让它呈现为一种奇观?

里希特:是的,专注于它难以理解的残酷性以及骇人的魅力。

塞罗塔:视觉上的。

里希特:对。但这绝不是本·拉登创作的艺术。

塞罗塔:你喜欢精确,希望一切井然有序?

里希特:对此,我甚至有点神经质。

塞罗塔:你做现实主义作品时,必须非常精确?

里希特:是的。

塞罗塔:你想以这种精确的画面表达什么?

里希特:我想尽我所能,画下我所看到的、感动我的画面。仅此而已。

(尼可拉斯·塞罗塔系泰特艺术博物馆馆长、“格哈德·里希特:全景”策展人)

【 策展人对话艺术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