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国内的电影修复、商业 修复可以说完全不成气候”

2012年03月06日 06:18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沈祎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 转发

  图为1987版《倩女幽魂》中的张国荣与王祖贤,观众普遍认可该版本中的表演。吴觉人认为,老片新映不单为满足怀旧,而且能够让观众看电影时具有一种历史的眼光,重新看待当下的新电影。

  图为1987版《倩女幽魂》中的张国荣与王祖贤,观众普遍认可该版本中的表演。吴觉人认为,老片新映不单为满足怀旧,而且能够让观众看电影时具有一种历史的眼光,重新看待当下的新电影。

  《新龙门客栈》1992年的旧版海报和剧照。

  《新龙门客栈》1992年的旧版海报和剧照。

多部老片修复遭遇“骗钱”质疑

早报记者 沈祎

随着《新龙门客栈》修复版进入院线放映,在一些人的小资怀旧情绪得到满足的同时,对于这种老电影经修复进电影院的潮流的一些质疑声也在产生:有人认为这种商业行为是在炒冷饭,甚至有人认为这是打着“怀旧”的旗号在骗钱。

为此,早报记者专访了上海的电影保护研究者吴觉人,去年的威尼斯电影节期间,他曾去有“电影修复领域的圣殿”之誉的意大利的博洛尼亚电影资料馆考察,对电影修复有相当的了解和研究。在吴觉人看来,电影修复可以根据其目的分为三类,其中的一类便是以商业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性修复,而无论是哪一类修复,对于电影文化而言,都有其意义所在,因为如果电影院里“只有新片,电影观众就会成为没有历史的电影观众,电影文化就无从谈起”。

“新龙门”修复版基本合格

东方早报:看完《新龙门客栈》2012修复版,你能否从专业角度做一个评估,哪些是符合预期,哪些仍然存疑的?

吴觉人:真正能够检验是否修复合格,是要在检验台上才能完成的,我也没看过原来的影院版,向来都是在电视上看的。但是至少从修复版的观影体验上来说,《新龙门客栈》作为商业修复的作品基本还是合格的。

但是有些地方我还是有些疑问的,比如第一,影片中的红色似乎很刺眼,可能和当年邵氏电影的修复色彩犯了同样的错误;第二,影片中有几个镜头明显没有修复过,不知道为什么,比如开始展示凤尾箭的时候有大量的噪点;第三,影片的立体声效果不知道原来是不是就是这样,因为有些对话的立体声效果显得很奇怪,不过也有可能原版影院效果就是这样,因为像约翰·卡朋特当年的有些电影也有这种生硬的立体声效果;第四,影片一些血腥场面被删除,比如张曼玉盛血、林青霞斩首、鞑靼人飙血。这可能是因为审查缘故,不过这个有些荒谬,以前电视上看的版本里这些镜头都在,现在到了大银幕却不允许了。

电影修复分三大类

东方早报:大多数观众可能对商业修复没什么概念,电影修复领域里究竟有几种主要的修复类型?

吴觉人:商业修复就是为了商业目的的电影修复,通过对于老电影的修复来获得商业利润和市场回报。它属于电影修复领域的一个部分,但是和其他的修复有区别,不过界限也不很明确。

主要的区分在于其目的。主要的修复有三类:第一类是为了保护电影遗产而进行的修复,像茂瑙基金会修复的《大都会》、香港(电影资料馆)和博洛尼亚实验室修复的《孔夫子》、罗马(国家电影资料馆)和博洛尼亚实验室修复的罗西里尼的《印度》,虽然它们也会进行商业发行和放映,但是其主要目的是让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再次能够被公众欣赏。

第二类是艺术修复再创作,它和先锋电影里的“found footage”息息相关,就是艺术家利用老电影的拷贝重新加以艺术处理和诠释。最著名的就是意大利音乐人Moroder的摇滚版《大都会》,他为其重新配乐,配上现代摇滚乐,并且做了相应的剪辑,去掉字幕卡换上我们现在观众习惯的字幕,还根据自己的理解,而不是历史文献,给影片染了个色。另一个著名的例子应该就是王家卫的《东邪西毒》,重新剪辑修复后的《东邪西毒终极版》很难说和当年是同一部电影。这类修复的目的是一种创造性利用电影遗产。

第三类就是商业修复,它的根本目的是盈利,所以商业修复不得不时刻在商业利润诱惑和电影修复的道德理想之间摇摆。

商业修复有过几次浪潮。一次是上世纪30年代,有声片替代默片之后,有些影院,尤其是美国,会组织特别的默片放映。但是为了迎合一种镍币影院的怀旧嬉笑风格,有时候会对影片进行一些处理,并且由于有声片后影院辞退了乐队,所以很多默片被配上了音轨。

后来是电视的兴起,又有了一次把电影转制到电视上放映的浪潮,这应该是修复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一个时期,很多影片画幅被改,长度被随意调整。再后来是家庭影院系统兴起之后,尤其是我们熟悉的DVD市场,使得经典电影又一次显示出其商业价值,DVD里的修复版良莠不齐,有些是电影资料馆和专业人士一起修复的,而有些是草草地把画面弄弄干净就直接发行了。

我们现在正在经历新的一轮浪潮,就是3D化。这次修复浪潮是第二类艺术性修复和商业修复的结合,因为3D化无疑需要重新思考电影美学问题,但是其技术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着多年数字修复实验室的技术创新。所以说这是一个更为考验我们对修复的理解的时刻,很快3D版《泰坦尼克号》就要上了,而国内的《大闹天宫3D》就是标准的反面教材。

电影传统不应被忽视

东方早报:对于一部商业修复片来说,比较的参照标准应该是什么,其修复标准是否和其他几个类型不同?

吴觉人:修复的标准一般只有一个,就是尽可能还原首映版的效果。所以其实电影修复不是一个独立的领域,它是整个电影遗产保护中的一个环节,算得上是一个终端。完整的电影修复不单单是在赛璐珞胶片上完成的,还要包括当时的技术环境。你之前去博洛尼亚那边考察,他们是否进行商业修复的行为?能否比较一下国内外的商业修复的环境差异?

吴觉人:斯科塞斯的电影基金会做的是公益性修复,不是商业修复。博洛尼亚的l'immagine ritrovato修复实验室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修复机构之一,他们也承接商业修复。

国内的电影修复、商业修复可以说完全不成气候。电影修复是电影遗产保护的终端,而商业修复是电影修复领域的一个终端。要商业修复成气候,就要电影修复整体的成熟,而电影修复的整体成熟就要电影遗产保护获得集体重视。

现在国内在盲目追求数字的同时,电影传统几乎被弃之一边,整个电影工业对其表现的是集体性的冷漠。现在的新电影拍出来都是一次性的,几个礼拜档期一过基本就失去意义和价值了。而作为产业链一环的电影修复,可以使得这些电影获得第二、第三次生命。

其实无论我们看好莱坞还是欧洲,电影遗产保护一直是整个电影业的基础项目,没有这样的传统,没有其激活电影的活力,电影业根本无从进步,而且电影修复作为一项产业,其技术、文化和市场效益对于整个电影业的发展都是极为积极的。

东方早报:有人觉得商业修复是骗钱的行为,你怎么看这样的经典重温?是否必要?

吴觉人:只能说有些商业修复是骗钱的,但有些不是。像美影厂当年发行的《大闹天宫》修复版DVD就是反面例子,这个版本不分青红白地删去了很多段落,使其远不及当年的公映版本。但是像这次《新龙门客栈》就不应该这么一棍打死。你要说骗钱,每年影院里有很多莫名其妙毫无价值的新片,这才是“骗钱”。

我认为现在中国,尤其是大陆,电影最缺的就是传统,影院里最缺的就是老片。如果只有新片,电影观众就会成为没有历史的电影观众,电影文化就无从谈起。比如《新龙门客栈》,1970、80年代生人都是看着这批港片长大的,影片的重新公映不单单为了满足怀旧的小资情绪,而且能够让看电影具有一种历史的眼光,从而能够重新看待当下的新电影,比如去年徐克的3D电影《龙门飞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电影修复 商业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