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民乐革新仅有“混搭”还不够

2012年03月20日 06:16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伍斌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 转发

本报讯 (实习生 陈磊夫 记者 伍斌)民族音乐 “跨界”演奏会热度不减。本月,“弦在烧”、“无限动”等多台演奏会将登上上海音乐厅舞台,引起了业界对于跨界演出的不同声音。近年来,跨界演奏以其融汇中西、新颖时尚的特点获得瞩目,被称为是民乐发展的“新样式”。同时,业内对“跨界”的争议也从未间断。那么,“跨界”这一条新路,给民乐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忧思和启示?

跨界本为求“新”

民乐跨界,即在民乐演奏中添加其他艺术种类元素,包括乐器、服饰、形态表演等。 2011年,上海民族乐团所举办的“丝竹新韵 中西合璧”以及“乐无国界”两场跨界演奏会,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演奏会将古琴、大提琴和爵士乐混搭,演绎世界名作,别具一格。上海民族乐团的青年二胡演奏家赵磊多次参加跨界演奏,本月31日,他在乐团的帮助下,将推出其个人跨界民乐专场“无限动”。赵磊认为,民乐跨界的“新”不仅仅只是增加几件西洋乐器,而是要求全方面的变化。“首先在乐曲编配上寻求创新,体现高质量。更重要的是,跨界新民乐让观众不仅仅在聆听,还是在观看、参与演奏会,充分利用舞台的丰富表演样式来取得艺术效果,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

创新还是浮躁

对于民乐跨界,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王甫建则表示“喜忧参半”。他认为,一方面,跨界确实代表了中国传统音乐和世界音乐的交流和融汇,但是也折射出了当下民乐界继续突破的隐忧。他表示,目前民乐跨界的问题所在是“过于商业化”。“如果演奏者盲目追求夸张的声效、炫目的舞台,将演出变成一盘中西大杂烩来取悦观众,这不是民乐正确的发展方向。 ”王甫建说,“跨界演出是上海民乐团各类演出中的一部分,我们也支持年轻艺术家从不同方向上进行尝试。从效果上看,不同类型的演出有不同的观众群体,比如经典音乐,观众喜欢真正演绎出了味道和气质的表演,大乐队和室内乐组合、独奏各自有自己不能取代的优势和特色,跨界演出也有它年轻、灵活的一面。但是,我觉得不能片面夸大跨界演出的影响力,乃至认为民乐的革新只有跨界一条路。 ”

王甫建表示,上海民族乐团鼓励和支持青年演奏家去尝试不同的演奏形式,但是不论如何变化,“民乐传承民族情感、文化”的这一宗旨不会变。“某些商业化团体的演出,形式大于内容,并没有带动民乐整体推进,对普及民乐的作用很有限。 ”

民乐革新需根性思考

“民乐新路只有跨界这一种方式么?当然不是。 ”古筝演奏家罗小慈这样说。尽管,她在2008年的开年演奏中也曾尝试运用大提琴、钢琴等乐器配合,拓宽了她的演出形式。

罗小慈认为,所谓民乐“跨界”古已有之,“唐代就盛行跨界风,琵琶、扬琴都是舶来乐器。任何事物都要有兼容并包的态度才能发展。但首先我们要传承和掌握古典音乐。民乐自身的革新是非常重要的”。她所说的民乐革新,就是在将传统的技法、乐曲结构等进行改变的过程中,不断贴近现代的审美。罗小慈介绍,例如文人音乐,它在传统的发展过程中囿于文人孤芳自赏的情致,曲调日渐冗长、单一,“我们可以在这方面进行再创作,将线性旋律发展成立体旋律,这也符合现代审美的要求”。罗小慈说,“民乐跨界和自身革新本不矛盾,但在演出众多、形式多样的今天,我们对于民族音乐本身的思考却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跨界 民乐 演奏会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