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美学中的建筑审美
《从自然到人文——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文选》 (加)艾伦·卡尔松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1月
建筑
近日,广州珠江边在建的“大金环”建筑遭到公众和业界的质疑,引起广泛争议。“形如铜钱的建筑让人觉得如暴发户”、“从人们的视觉心理上来说,珠江就会变得很窄,而且,也会影响江风上岸”批评之声不绝于耳。类似的思想争鸣还发生在央视新大楼、国家大剧院等现代性的国家性建筑中,焦点不仅集中在夸张庞杂的外形,耗费不赀的财政预算,更多地是与周围的城市景观整体风格是否相统一、相匹配的讨论。
一直以来,人们像关注某件艺术作品一样的审视着我们身边的各种建筑,所秉持的标准来自于过往所积攒的审美兴趣和审美愉悦特性的独特结构——这样的观看之道,愈发将建筑实体与周遭的环境、使用者或其他的建筑间离开来,仿佛它们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与相关,因此,在这种武断又极端的判夺尺度的影响之下,各种追求标新立异,炫耀所谓设计思想的“尖叫的建筑”、“奇观建筑”正在我们的周遭被武断地堆砌起来。这对建筑业最直接的影响,便表现在设计师们越来越热衷于张牙舞爪似的炫技,而忽视了建筑本身与社会、环境、自然的有效嵌入和融合。
如此,建筑美学总是被视为艺术美学,而不是日常生活美学的一部分。这遭到了艾伦·卡尔松的严厉批评。作为“环境美学”体系的创始人,他主张把人类环境视为“日常生活主要领域”,并且借鉴自然生态学的研究视角,提出一种关于建筑的新观念,一种“建筑的生态学方法”即把建筑置入日常生活来加以考究。因此,在这套围绕建筑所阐发而出的“日常生活美学”理论体系中,只有那些和周遭的环境/景观保持和谐关系的建筑才是好的建筑,这颠覆了过去纯粹追求外观或者功用的评断标准——人们的使用感受和精神状态,都可以加入关于建筑的议论和评点中来。因此,建筑并非一种艺术品的类似物,而是人类生态系统如城市的有机部分,这与大自然的生物系统并无二致。单体的建筑需要保持与自我内部各系统、其他建筑以及所处区域位置的整体“功能适应”。
卡尔松创建的这种建筑美学的生态学方法将建筑化为自然人类环境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打开了我们观望城市景观/建筑的崭新视域:与自然环境相类似,人类生态环境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被孤立地欣赏。对每座建筑、每种城市风景或景观而言,我们都必须根据存在于建筑内部以及该建筑物与其更大环境之间的功能适应关系欣赏,以此来获得更多的审美趣味与价值。这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系统论”思想体系倒是具有一脉相承之妙。
卡尔松环境美学理论的意义,不只在于为环境美学提供了一条特殊路径,对于立足于现代化、城市化并提倡和谐社会语境的中国人来说,他的理论或许给了我们思考城市与人,自然与人,建筑与人以及环境等一系列关系的真谛何在赋予了许多新的启迪。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706809
1女人心声:追求美丽是件痛苦的事 -
437124
2春天常吃10种蔬菜可帮你补足“阳气” -
431278
3美国华人圈屡现临时夫妻 专家:谈道德 -
386713
4姜培琳:从传奇超模到豪门CEO -
346637
5Gucci 2014米兰秋冬发布 -
272133
6普京绯闻女友时尚品味不输名媛 占领时 -
268855
7死亡真相:人在临死前10秒真实感受 -
203407
8肚脐形状辨疾病:哪种形状暗示有妇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