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你是“问题彩民”吗?你的投注真的理性吗?

2012年04月14日 05:00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周婉琪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 转发

■ 本报记者 周婉琪

3月25日,“中国彩民行为网络调查”(简称“调查”)结果在北京发布。同期,“问题彩民与责任彩票研讨会”召开,“问题彩民”一时成为中国彩票的新热词,其中的一些观点也值得跟广大彩民共同分享。无论你是否“问题彩民”,“理性投注”都应该被牢记。

中国“问题彩民”达700万

700万是个什么概念?国家人文社科课题《彩民购彩的心理限度》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彩票事业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海平博士给出了这样一个参照物——2009年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称:国内青少年网瘾人数达到2400万。

我们来看“调查”给出的一些数据与结论吧。

●据保守测算,中国彩民规模达2亿多人,人均每月花85元购买彩票。其中“问题彩民”占3.2%,重度“问题彩民”达到43万。

●被调查的彩民中,男性比重高达93%,其中八成已婚。但在“问题彩民”群体中,女性比例却挺高,这说明女性可能比男性更易成瘾。此外,彩民群体多为中低收入者,但高学历者更容易上瘾。

●被调查的彩民中,从年龄分布来看,73%集中在26岁~34岁之间;月收入在3000元~5000元的接近70%;从学历和专业技术的分布来看,本科学历的占70%,有一定专业技术的人员占70%。

●被调查的彩民中,有80%的彩民深感社会地位不高,处于社会中下层。换句话说,当前的彩民群体表现为“五有一缺”的特征,即有学历、有技术、有家庭、有结余、有梦想,但社会地位缺失。

你是“问题彩民”吗?

你未必是“问题彩民”,但你可能也有过类似的“非理性信念”,比如认为自己总有一天会中大奖、认为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中大奖、认为买固定的号码就一定会中奖、认为自己从来不中奖只是因为运气不好等。

上述的“非理性信念”均比较容易理解,但“中不了奖就当做好事”的看法其实也是一种“阿Q精神”,因为彩民在买彩之前都是或多或少希望能中大奖的。

究竟怎样的彩民才是“问题彩民”呢?一种是投入时间过多,每天都要花4个小时以上时间研究买彩的人;第二种是花钱较多,每个月买彩的开支甚至比月收入还高的人;还有一种是情感投入型的,就是很喜欢买彩票,一天不买就难受的人。

澳门亚太博彩研究学会秘书长刘爽指出,中国彩票销售量近年来迅猛增长,但绝大多数彩民在购买彩票时缺少对彩票的认知,对中奖概率认识不足。有一些人曾经中过小额奖金,就会一直期待有朝一日终中大奖;还有一些人认为自己虽然现在不中大奖,但只要提高下注金额就会增加中大奖几率;还有一些人因有过买的号码大部分跟中大奖号码相同的经历,便会增加其下大注继续买彩票的信心。

倡导公益彩票科学彩票

陈海平博士认为,由于社会地位的缺失,很多彩民在心理上都希望通过买彩票“一夜暴富”,从而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但实际上,这是社会上流行的“金钱至上”的风气在彩票行业上的一个折射。在没有很好的、快速的办法的情况下,许多彩民就把买彩票中大奖当成了一种安慰或者是办法。这也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彩票行业自身的宣传和被社会公众认知的程度还存在不足。

为了自认为触手可及、实则没踪没影的意外之财,有人舍了一群孩子也没套着一头狼崽子。然而,他们依然乐此不疲,是什么给了他们抛家舍业的动力和勇气?我们又拿什么来拯救“问题彩民”呢?

彩民心态失衡、外界宣传过度、法律法规缺失,这些或许都是滋生“问题彩民”的土壤,但最根本的问题还在于彩民自身。国务院法制办政法司处长朱卫国表示,虽然彩票能为国家带来税收并用于公益事业,但“问题彩民”数量的不断扩大,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社会成本。

陈海平博士认为,彩票本身与购彩人的能力、知识、智慧没有任何关系,购彩是纯粹的慈善和娱乐行为,中奖纯粹是偶然,并不存在热号效应。对于“问题彩民”,除了采取心理治疗的手段外,还应该重塑社会价值观,改变金钱至上的意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公平合理的社会秩序,而不是让彩民将希望完全寄托在极其渺茫的彩票大奖上。

为此,陈海平博士大力倡导公益彩票与科学彩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