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小小枕头上的大千世界

2012年05月04日 14:43
来源:羊城晚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 转发

北宋三彩刻牡丹花纹腰形枕

北宋三彩刻牡丹花纹腰形枕

山西晋南白地填黑诗文枕

山西晋南白地填黑诗文枕

晚唐绿釉绞胎印花如意形枕

晚唐绿釉绞胎印花如意形枕

重头戏

羊城晚报记者 赵鹏

枕头是我们每天都要亲密接触八小时的生活用具,因为它太普通,以至于我们经常忽略了它。其实关于枕头,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历史典故,而在今天,古代的陶瓷枕头更是成为一种值得收藏鉴赏的艺术品。

4月20日开幕的《枕———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枕展》上,130多件造型奇特、做工细腻的古代枕头首次亮相,给市民呈现出一批充满生活气息的文物精品。该展览共分为“枕史掠影”、“枕上文章”和“枕中技艺”三部分,展出的枕头横跨唐朝至近现代1000多年的历史。

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描述了邯郸客店中的卢生,接受了道士送给他的一件青瓷枕,卢生枕着它在梦中历经人间的浮华,醒来时黄粱米饭尚未煮熟。“黄粱一梦”成了来人们用来比喻荣华富贵如梦一般,短促而虚幻的成语。这个故事发人深省,也说明古人使用陶瓷枕的习俗由来已久。

陶瓷枕最早出现于隋代,全国主要的窑口均有烧制。展览第一部分“枕史掠影”就依据历史文献的记载、考古资料、流传的成语故事讲述枕的起源、传承和演变,还以提问的方式带观众进入枕的世界:为什么古代多硬枕?“高枕无忧”之说有何根据?

其实从汉代以来,我国一直都是软、硬两种枕并行的,但由于软枕多用丝织物,易腐烂,所以流传下来的多是陶瓷枕、石枕、木枕等硬质枕。根据南越王墓博物馆研究员的介绍,古代人喜欢用硬枕是儒家文化的一种体现。古人对自身要求十分严格,要“坐有坐姿,站有站姿”,连睡都要有睡姿,古人认为“枕头硬,才能骨头硬;骨头硬,做人身板才能挺”。

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用一个小圆木作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动一下,头从枕上滑落,便立即惊醒,醒之后发奋继续读书,他把这个枕头取名为“警枕”。这个典故同样是古人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例证。

展览的第二部分“枕上文章”,主要通过展示枕上诗情、枕中典故、名枕题款等方面的内容来揭示枕所承载文化价值。诗文枕在宋代尤其盛行,枕上的诗与枕边的画相映成趣,是中国诗、书、画一体的艺术特色在枕上的反映。这些瓷枕,有的题有诗词歌赋,有的写着警言警句,有的载有传说典故,连枕上都体现着古人的文化追求。例如展品中的“山西晋南白地填黑诗文枕”,上书“峰前明月照藤床,窗内清风生石枕”,这句对联不正是古人家居风貌的真实写照吗?

上世纪40年代,棉花软枕传入我国,瓷枕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但是并未完全消失。这次展览中展出了几个上世纪50年代的“口号枕”,这时的瓷枕以简单实用为主,白釉上有稍微的彩绘花纹装饰,并出现了“自力更生”、“天天向上”等口号,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气氛。

陶瓷枕在古代不仅是生活用具,更是集各种技艺于一身,成为古代陶瓷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展览的第三部分———“枕中技艺”就向我们展示瓷枕五彩缤纷的釉色、独具匠心的造型所体现出的艺术价值和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艺。三彩、剔、刻、划、画、印花等陶瓷技艺都在这些枕头上体现出来,正是这些技术的运用,陶瓷枕的美才能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展览的最后,观众们还能得到另外一个惊喜。除了透过玻璃橱窗观赏这些瓷枕,博物馆还专门制作了多个藏枕的仿制品,让参观者去触摸它们的棱角、弧度、大小和高度。此外,博物馆还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体验室,参观者们可以亲自体验陶艺制作的乐趣。

该展览将持续到今年10月份,为期6个月。

赵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