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许钦松:我喜欢书斋里那种宁静的感觉

2012年06月03日 05:20
来源:广州日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 转发

《丰碑》 中国画 许钦松

《山水》 中国画 许钦松

《九华山胜景》 中国画 许钦松

继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获得巨大成功,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的“吞吐大荒”山水个展于5月29日亮相广东美术馆,为此记者对许钦松进行了采访。

本报记者:黄颂豪

美术强省:还要看人才与作品

记者(以下简称记):作为广东美术界的领军人物,请谈谈这几年广东有什么具体措施打造美术强省以及提升“广东创作”国际影响力?

许钦松(以下简称许):广东的文化艺术领域,美术是很强的。一方面,岭南画派的影响力延续至今;另一方面,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广东是华南地区人才高度汇集的地方。

打造美术强省作为一个目标,第一还是人才与作品。广东原有的人才必须把学术影响力彰显出来,同时培养新的美术人才。为此,这两三年我们陆续推出一批老艺术家的展览进京:像赖少其、廖冰兄、陈金章、杨之光、尚涛以及最近的陈永锵等等。今年内,还将安排《百年雄才》大型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吞吐大荒》与《百年雄才》是广东省美协今年抓的两个重头项目。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委宣传部高度重视,为此拨出了专门的经费。

另外,我个人有一个想法:申报广东美术大展进京展出。我想打造成建国以来广东美术首次如此大规模的进京展。展览包括影响百年中国美术进程的广东籍和在广东工作的大师和现今各领域的美术名家以及当下的年轻人。

我还设想出版一系列的作品、论文集,启动《广东当代美术名家作品系列集》项目。

今年9月,广东省美协将推出建国以来最大型的广东青年美术大展。省委、省政府已经拨出专门的资金,重点扶持年轻人,推动创作、发现人才。

同时,我们正在筹措出版一本代表广东省最高水平、具有全球视野的专业美术杂志。

中国画:我在艺术上喝的第一口奶

记:您认为地域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突破地域性而产生全国性的影响力?

许:如今,各地域之间的频繁交流以及人的流动性促成了不同的文化融会贯通,原本明确的地域性概念开始宽泛、模糊起来。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独特的氛围吸引了大批北方画家南下;很多海外画家以及留学生也纷纷回到广州;再有就是外省考到广州美术学院的毕业生也留在广州。这些因素使本土画家的构成更趋多元。从题材的选择来看,现在的广东画家也不是都在画本土题材。我自己就画了不少北方的、大西北的甚至是国外的题材。从风格样式来看,过去很明显独特的岭南画派风格也开始呈现多元的、千姿百态的风格样式。

记:谈到地域性,乡土、民俗对您的创作有什么影响?

许:一个艺术家以乡土意识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土壤,那么他绝对是爱这个民族的。我来自潮汕地区,家乡给我的影响确实不同于其他地方。潮汕地区的木雕、潮剧对我的影响是深邃的。我的母亲是个潮剧迷。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夜晚趴在母亲背上赶山路去看潮剧的情景——那种一颠一颠的节奏记忆犹新。小时候,我家距韩江就几百米,宁静的夜晚,入睡时依稀能感觉到江水拍岸的涛声。在凉风习习的夜晚,我们经常会围坐在家门外,听村里的老人吟诵古老的韵文。故土,无论自然风韵还是风俗情怀都深深印在了我的记忆里,伴随我走到了今天。

那时候老家有很多人在上海美专、杭州艺专读书。抗战时期很多人逃难回到家乡担任中、小学美术老师,把地道的海派艺术风格传播到了岭东地区。受这些老师影响,我对美术的爱好是从中国画开始的,可以说,这是我在艺术上喝的第一口奶。上高中开始学习木刻、版画。后来报考美院的时候把我分到版画系。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想回到中国画的世界。实际上,我一直没有放弃过中国画,七十年代广东出版的“广东国画选”就选入了我的作品。

身份与角色:我首先是个艺术家

记:在旷古追思与现代情怀之间,怎样选择自己的路向?

许:我在读中学的时候就把《芥子园画谱》整本临摹下来。我的祖上是读书人,家里很多线装书和父亲的诗稿,都是用工整的小楷书写,精彩!

我的观点是:思想高度决定艺术高度。我的工作提供了不少机会看到很多古代字画和瓷器,这些经典的作品都能感受到时代的气息。这种气息必然是通过实实在在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就山水画而言,格局、图式、风格以及表达语言都要与之契合,独特同时又具有当代性,才能称之为具有时代气息。

对于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而言,必须解决审美的现代性问题——在后人看来,二十一世纪初曾经有过许钦松这种与前人不一样的风格、样式。这就是历史节点上有地位的艺术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记:我发现,“重复”作为一种手段在艺术家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它是艺术家的经营策略还是负担?在您的工作中,“重复”又是一种怎样的情况?

许:艺术的重复是吧?传统中国画不管是山水画还是花鸟画,都有一个特点:在实践的过程中必须不断的磨炼、不断的重复。这种重复是通过反复的磨炼找出本质的规律,来突破、来提升。技艺的训练和笔墨的磨炼就像手艺人、歌唱家练声一样,必须反复练,无论是掌握技艺的熟练程度也好,提升艺术的本质质量也好,这是必备的。

记:作为艺术管理者,同时作为艺术家,您怎样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您的艺术创作道路上,制度赋予的力量与个人努力之间有什么关系?

许:首先,我是个艺术家,其次才是领导者、管理者。我喜欢在书斋、在画室里那种宁静的感觉:从容地读书、写字、画画——挺享受的。同时,我又是一个责任感很强的人,看不惯某些人把整个省的美协工作丢下不管,光挂个名,而人却跑到北京买房子折腾自己的做法。所以,拼命想把广东的美术工作搞上去,为大家多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同时充当两种身份在时间的分配上确实有矛盾,但担任领导职务又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开拓了视野。并对我的山水画创作产生巨大影响——综合把控能力为我的作品所彰显的大境界、大气象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我是既自觉又自信地选择了蓬勃、向上、典雅与正气的生命力表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许钦松 书斋 潮剧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