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网购手工美味,有时“不是滋味”

2012年06月15日 07:11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 转发

采写/本报记者 吕林荫

近来,一部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爆网络美食消费。

来自淘宝的数据显示,该纪录片首播第5天时,淘宝零食特产的搜索量已近500万次,584万多人在网络上寻觅美食,比往年同期大幅增长。纪录片中提到的“诺邓火腿”一周5次提价,“毛豆腐”的搜索量也增长了113倍。

在这些美食“新宠”中,有不少是出自卖家之手的手工美味。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网络自制食品质量并不稳定,时而好吃到让人尖叫,时而又惹出些“不是滋味”的麻烦。叫人担忧的是,这些手工美味既没有食品生产许可证,也缺乏市场监管,对消费者而言存在不小的风险。

“自己做不出来”、“没时间跟着美味跑”,“吃货们”上网觅美食

“没办法,自己做不出来,只能在网上搜了。”看过《舌尖上的中国》,华小姐就迷上了片中介绍的徽州特产“毛豆腐”。这种带着寸许丝绵状茸毛的白色豆腐,放在平时多半不敢吃,但整个制作过程经由镜头的表达,显得那么生动美妙,引得华小姐直馋。

前些天,华小姐连哄带骗地让家里掌勺的父亲学着做了一次这种稀奇的“毛豆腐”,“我爸已经算是个中好手了,可是完全不行,据说得用当地的酸水来点,制作过程有很多讲究,真是学不来”。没能过上瘾,华小姐只得摸到网上,从安徽黄山的卖家处,购买了店主自制的“毛豆腐”。

同样被片中呈现的各式美味吸引的方女士则感叹:“怎奈美食相距甚远,要都吃上,恐怕得穿越大半个中国。”

没时间跟着美味跑,就上购物网站找。这不,纪录片刚播完第一集,方女士就在网上购买了产自云南省云龙县白族村寨诺邓的“诺邓火腿”。

方女士在微博上发布网购消息后,不少亲友“求瓜分”,她想着不如再买一份,和大家分享。可到网店一瞧,一周前还乏人问津、售价338元/2公斤的火腿,转眼就卖到了458元/2公斤。从购物记录看,它在一周内被提了5次价。

提价和繁琐的运输过程都没能阻挡“吃货们”对美味的追逐,来自淘宝的数据显示,纪录片首播第5天时,淘宝零食特产的搜索量已近500万次,584万多人在网络上寻觅美食,比往年同期大幅增长。各种“手工制作”成为网购美食的“新宠”。

新爸爸精挑细选的手工饼干“诞生礼”,竟成了“泻药”

网购来的手工美味,常常惊艳。

陕北女孩小加自儿时离开家乡后,再没有吃到过老家绥德特有的“黄馍馍”,如今却通过网购重新品尝到了家乡的美味,“店主自制的黄馍馍和印象中香醇甜美的味道完全一样,谢谢店家让我儿时的美好记忆重新变成现实”。

不过,也有不是滋味的时候。

陶先生和陶太太就遇到了一桩“不是滋味”的事情。去年夏初,小家庭添丁,两人寻思着给亲朋好友送一份特别的“诞生礼”。陶先生在网上左看右找,觉得用手工饼干当“诞生礼”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他在一家专卖店主自制手工饼干的网店购买了多个品种的饼干试吃,最后决定用两块牛油曲奇和两块抹茶蔓越莓饼干配成一份小礼盒。店主听说陶先生是为儿子的“诞生礼”而来,很爽快地答应替他们做专门的分装。

儿子满月时,手工饼干小礼盒顺利送到,别致可爱。陶先生和陶太太满心欢喜,分送给了亲友、同事。谁知几天后,陶太太的堂兄和表妹先后告诉她,饼干吃起来微酸,感觉像是变质了,还有小孩吃过之后轻微腹泻。之后,陶先生的三位同事也提起,家里的孩子吃过饼干后拉肚子了。

这下可把这对新爸妈给郁闷坏了,陶先生随即与店主沟通,店主却信誓旦旦:“饼干这样高含糖的食物不可能轻易变质,要么是你们保存有问题,要么根本就不是饼干的问题。”

陶先生一度想通过法律渠道维权,无奈网店信息里根本没有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号等详情,只标注了“纯手工家庭式烘焙”,消费者协会、工商部门和食药监局都表示爱莫能助。

不少自制食品打着“老爸自制”、“老妈秘制”、“产自自家厨房”的标签

网购手工美味却遭遇“不是滋味”的,不止陶先生和陶太太。

李先生网购的即食红枣里爬出小虫,碧根果又涩又潮;高先生被密制鸭脖子闹出了急性肠炎;杨女士喝了网购来的“私房补汤剂”后,全身起了红疹,原来汤剂中含有甲鱼却未说明,而她对甲鱼过敏;华小姐收到“毛豆腐”后,总觉得和纪录片里看到的不太一样,尝了一口觉得酸涩,便不敢再吃……

看来,这些自制的美食还真是叫人欢喜叫人愁。

日前,记者在淘宝网搜索“自制食品”,显示相关商品近2500种,除了香肠、腊肉、粽子外,还有很多商场里买不到的自制食品。比如,老中医自配婴儿营养米粉、自制海鲜春卷、农家纯手工自制梅菜干肉丸等。不少自制食品打着“老爸自制”、“老妈秘制”、“产自自家厨房”的标签,薯类食品、笋干和各类卤制品、腌制品颇受消费者青睐。一家销售 “农家自制地瓜干”的网店显示,最近30天内售出8488件,浏览次数达828912次。另一家销售“四川自制麻辣牛肉干”的网店,最近30天内售出3072件。

这些自制食品主要来自家庭作坊和小食品厂,清一色不标注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号、食品添加剂、厂址等信息,其实大部分根本就没有食品流通许可证和食品卫生许可证等证号。然而,这些食品却顺利地通过网络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网售手工美食,多是违法“三无”产品,购买当慎之又慎

备受网友追捧的手工美食,在专业人士眼中,却是违法的“三无”产品。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朴建华表示,《食品安全法》虽然没有明确将 “网络食品销售者”列入,但网上销售食品的卖家实际上已属于食品经营者,自制食品并在网上销售的卖家则既是食品生产者又是经营者,他们理应受到《食品安全法》的约束。

根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只有农民个人销售其自产的食用农产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的许可。

然而,网上属于农民自产自销的食品并不多。上海嘉华律师事务所律师方洁提醒,若非农民自产自销,消费者在购买时可要求卖家提供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卫生许可证、健康证、营业执照、产品合格证等各种证件的扫描件,如果上述证件一样都不具备,这类自制食品就是非法销售的“三无产品”。

方洁律师还指出,食品生产人员的健康与食品的安全有紧密联系,对于自制食品,消费者无法了解其生产环境、生产人员的健康状况,购买时当慎之又慎。

同时,由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速度过快,相关法律相对滞后,对于网售自制食品的监管,的确存在漏洞,又多是异地消费,消费者事后维权难度很大。方洁律师建议,如果当真难耐美食诱惑,不妨在购买前详细询问卖家食品的制作环境、运输方式、保存条件以及发现品质问题后的处理方法等,并保存沟通记录,以便遭遇“不是滋味”时能以最低成本维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不是滋味 网购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