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回忆,叫甜蜜
盲公饼经过倒模定型后,还要送去烘烤,带出质朴原材料的甘甜。
走进盲公饼的制作车间,花生与芝麻等原料混搭的香味四溢。
制作煎堆有一定的技巧。
西樵大饼、盲公饼、九江煎堆 佛山特色糕点寄托着多少人的童年记忆——
统筹:陈昕宇
文、图/记者廖银洁、李文慧(除署名外)
小时候,有个伤风感冒,妈妈就会端来一碗熬煮数个钟头的白粥,配上一小块西樵大饼,一口白粥一口饼这样喂着,带着病痛的身体此时仿佛被注入了一股力量……在制饼师傅徐智中的童年回忆里,西樵大饼代表着母亲拳拳的关爱。他说,这款以面粉、白糖为主要原料的大饼,甘香易消化,不少小孩子生病时都会吃一点来保持体力。
在佛山,除了各种主食,人们还喜欢品尝各种糕点或礼饼,体会关爱和幸福的感觉。西樵大饼如是,盲公饼、九江煎堆亦然。它们虽其貌不扬,但承载的人情味却是如出一辙,只要有亲戚出远门,或者亲朋好友远道而来,总少不了糕点的馈赠。它们虽礼轻、价廉,却回味无穷,更重要的是寄托了人与人之间那细微的感情与牵挂。
经过许多年的演变,这些代表佛山的饼食,依然在民间广受欢迎。佛山,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每一个角落都可能带着西樵大饼、盲公饼、九江煎堆之于城市的味觉回忆。那些一家家的老字号,伴随着吆喝声,冲入耳膜,“鼓噪”着味蕾,再长久的远离,也都无法抵挡内心对家乡的思念与牵挂。
故事
源于偶然 却成隽永
佛山,正日渐向着繁华的国际化都市迈进,这里随时可找到林立的高楼,围绕着古老的、不同气质的老街小巷。许多熟悉的街巷都在变化,但关于糕点背后的故事,却在美味的品尝中口耳相传。
早在唐代之前就有了状若小球的油炸甜食——煎堆。后来,煎堆美食也传到了广东,并逐渐有把煎堆作为年宵礼品之俗。光绪末年,九江乡人邹便南觉得圆圆的、硬硬的煎堆难以入口,于是潜心研制改进。他把煎堆的圆球状改为扁圆状,使煎堆容易上口。通过改良配方工艺,使煎堆酥化爽口,街坊邻里对此赞不绝口。于是邹便南便开始制作煎堆在圩场摆卖,使九江酥皮大煎堆闻名遐迩。
徐智中从小就听爷爷讲述关于西樵大饼的故事。话说在300多年前,方献夫任史部尚书时,一天四更起床,早点还没准备好。他到厨房看见案板上有已发酵好的面团,便急中生智,叫厨子在面团中加上鸡蛋和糖揉匀,做成一个大饼,放在炉子上烤。方献夫带着饼来到朝房,就着清茶吃了起来,饼子松软甘香,十分可口。同僚们闻到饼香四溢,探头打听。方献夫思乡情浓,不假思索便说:“这是西樵大饼。”后来西樵大饼便在朝中扬名了。方献夫称病还乡后在西樵山设立石泉书院讲学,将制饼方法教给山民。
尽管发展至今,盲公饼已成了佛山的一张城市名片,但制作者何锦贞从小听着长大的故事中,它的来源,也如西樵大饼般,带着一丝意外。
距今180年前,在盲人何合开设的店里,不少妇女携带的小孩经常喧闹哭啼。何合的大儿子豫斋别出心裁,以饭焦干研磨成粉,拌以油、糖、花生、芝麻等物,炭火烘烤成米饼,卖给她们,也能哄着孩童们不要啼哭。米饼甘香松脆,价钱便宜,人们都涌向那里买饼,辗转相传,买饼者皆称饼为“盲公饼”。
制作
巧用时间奥妙“幻化”诱人美味
只是地道的饼食,何以演变出强大的味觉标签?秘诀就在于制作的时间以及原料的返璞归真。
徐智中说,传统的西樵大饼发酵时间在24~36个小时之内,这是西樵大饼味道独特的秘诀。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制作者意外地获得了与鲜食截然不同、甚至更加酥松香甜的味道。时至今日,被时间“二次制造”,仍然是西樵大饼与众不同的秘诀。
徐智中说,制作西樵大饼必须保留“老种”,就是要保留一些前一天的面团,再与新面粉一起融合、搅拌,盖上干净的布,静等起码4小时以上,面团便在此时产生曼妙的发酵作用,待发酵完毕后,再加如白糖、鸡蛋、植物油,配以山泉水,烘焙约20分钟,甘甜清香的大饼便形成了。
时间是食物的挚友,时间也是食物的“死敌”。两种看似完全对立而又互为转化的理论,在西樵大饼的制作上体现得天衣无缝。发酵需要长时间,但大饼形成后,却难抵时间的挑战,为此,我们便看到,大饼上洒满了白花花的面粉,这便是抵抗时间挑战的秘方。徐智中介绍,过去人们便以这层面粉的厚薄和多少来判断这个大饼是否新鲜卫生。“没有了面粉,便不是西樵大饼了!”徐智中说,发展至今,那层面粉成为西樵大饼的象征而被继续保存了下来。
游客来到佛山,需要带走的是什么?盲公饼!这种小米饼发展至今,其制作工艺依然没有花哨与讨巧可言。走进制作室,你会发现,盲公饼的制作,与一般饼食不同,有其独特之处,市场上出售的饼食,大都以面粉配制,而盲公饼则全用糯米配以食糖、花生、芝麻等上乘原料巧制而成。制作盲公饼近30年的何锦贞介绍,百多年前的盲公饼制法古朴,以瓦盆盛料焙制,直至1955年后,才改用案板制,也提高了产出率。
走进工作间,清香味扑鼻而来,花生的香混合着芝麻的醇,足以让人垂涎三尺。制饼工娴熟地将做好的粉填入模具中,用铲子扫平,然后把饼模倒过来放在铁盘里,用铲子轻轻一敲,一排的盲公饼就此产生了。
刚刚出炉的饼,带着淡淡的暖手却不烫手之感,放进嘴里,爽脆可口、口感细腻,顿觉清香宜人。
寄托
不只是美味 更意味着思念与回忆
有些美味靠味道取胜,有些美味则靠回忆永存。遥想在亲朋好友远道而来相聚的日子中,送上一盒盲公饼,一家人一边细细品尝,一边聊着这不易得来的团聚。这样的镜头更是成为了很多人的童年记忆,而盲公饼,承载更多的,便是已经被淡忘的情怀,还有那被琐碎生活忽略了的人情的味道。而何锦贞的印象中,她喜欢做饼,因为盲公饼陪伴她从童年到现在,是记忆中感情深厚的一道饼食,盲公饼的脆甜焦香夹杂着芝麻的香气,想起来就口有余香。
去到哪里,思乡的游子带上盲公饼,就仿佛带上了对佛山的种种情思。在何锦贞的记忆里,上世纪80年代,那时候家里日子还不算太宽裕,在平常是不会经常吃盲公饼的。不像现在,在糕点店随时都可以买到想吃的盲公饼。但是,只要家里有人出远门,她都要给他们捎上几盒盲公饼随身。儿子上大学了,每次带回学校的也是盲公饼,母亲对子女的担忧就像一块胎记,苍白无力的话语是永远无法将之抹去的。而盲公饼,正是最好的诠释。
西樵大饼,也代表着对子女的无限祝福,有女出嫁,父母总要备上西樵大饼,准备的大饼越多,表示嫁的人家越好,看似有点小虚荣,实则寄托了父母对子女的希望。是的,西樵大饼伴随着人们经历了人生的每个阶段,这其中包含着浓浓的亲情,这几种也保留着最真实的味觉记忆,同时给西樵大饼的历史价值,下了一个浓浓的注脚。
“煎堆碌碌,金银满屋”。谈到煎堆,佛山人都会把这句俗语脱口而出。每年农历11月,传统人家就要开始忙着准备做煎堆的材料。待春节前,在外拼搏的子孙回到家中,长辈就会开始做大量的煎堆。在油炸煎堆的间隙,一家人还可以共叙家长里短。随着煎堆香味四溢,幸福之感也溢满心田。煎堆也成了春节每天都可以品尝到的特色糕点。
思索
变与不变之间,
他们究竟该如何抉择?
目前九江煎堆依然以家庭式作坊来制作经营,但是应节食品的定位,阻碍了它的日常普及。而且煎堆保质期短暂,加上产品易碎,不利于运输及销售。煎堆的传承人计划,通过传授和培训,使九江煎堆的制作工艺得以传承,让春节品尝煎堆的习俗世代相传。
而创制盲公饼的合记饼家,也正在思索着文化传承的问题,下一步是否添加更多的口味?是否将饼食的外包装再做更改?
还有那西樵大饼,由于包装和保鲜问题,一直无法进驻各大超市,喜爱的人们只能跑到西樵山才能找到最正宗的大饼。在未来的日子里,是否要让西樵大饼走得更远?“这个弱势对于西樵大饼来说,完全是一种制约。但反过来看,也有好的一面,这就是说目前只有西樵才能做出西樵大饼……”徐智中说。
未来,在变与不变之间,也许每一种糕点都有自己的抉择与思索……
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味觉记忆,听着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眼前的饼食,又能勾勒出怎样的画面呢?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地人而言,它们意味着某种独特的记忆与情结,是童年时垂涎的香甜爽口,是亲朋好友相聚的畅快,或者只是古朴的街道,淡淡的香甜,还有那家路边小店朱漆斑驳的招牌。西樵大饼、盲公饼和九江煎堆都已有过百年历史,在这段悠长的岁月中,它们建构了一代又一代佛山人的味觉回忆。对于在佛山驻留过或长或短时间的诸君,只要品尝过它们,就绝非毫无意义的擦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706809
1女人心声:追求美丽是件痛苦的事 -
437124
2春天常吃10种蔬菜可帮你补足“阳气” -
431278
3美国华人圈屡现临时夫妻 专家:谈道德 -
386713
4姜培琳:从传奇超模到豪门CEO -
346637
5Gucci 2014米兰秋冬发布 -
272133
6普京绯闻女友时尚品味不输名媛 占领时 -
268855
7死亡真相:人在临死前10秒真实感受 -
203407
8肚脐形状辨疾病:哪种形状暗示有妇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