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核灾难唤醒日本年轻艺术家

2012年08月25日 15:30
来源:羊城晚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 转发

日本艺术家向核电厂亮红牌

日本艺术家向核电厂亮红牌

村上隆《阿罗汉》,灵感来自福岛事件

村上隆《阿罗汉》,灵感来自福岛事件

艺术全球眼

水野俊纪坚持认为自己正在从事一项正义的事业,即便这可能导致他入狱。

在日本大地震发生不久,水野俊纪擅自潜入在福岛第一核电厂,并试图把握每一个机会拍照创作。他手持裁判红牌,站在已经损毁的第三反应堆前。如今回想起来,他表示当时的自己只担心过辐射,就在这照片所处的地方,辐射读数是整个灾区里最高的。

当被问及当时为何没有引起警卫人员怀疑的原因,他将功劳归咎于身上所穿的正规防辐射套装。因为,日本人很少质疑一个穿制服的人。

水野是六人艺术团体“ChimPom”的成员,团体中大多是失学的年轻人。自地震灾难发生以来,他们“不择手段”深入险境,并在这个过程找到了创作的灵感。他们胆大惊人,曾经两次潜入禁地,以禁止入内的第一核电厂作为背景拍摄视频和照片。

“ChimPom”的作品遭到了不少非议,认为他们只是在哗众取宠。但自2011年3月11日核灾难以来,他们开始告别之前7年混乱的艺术语言,呈现出越来越清晰的创作逻辑。在日本知名艺术评论家椹木野衣看来,这些年轻人可能在暗示日本当代艺术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自电影《哥斯拉》在1954年公映后,深深影响着日本的亚文化群,核毁灭的主题一直反复地突然出现在当代艺术中,尤其是漫画和动漫卡通。

过去十年来,日本知名艺术家村上隆用“超扁平”艺术形式探索消费主义和性的物化,“超扁平”以扁平形式画出美术和卡通作品,蘑菇和蘑菇云是频繁出现的图案。最近,村上隆前往卡塔尔为一幅百米长的画揭幕,该画的灵感就来自福岛事件。

这些新生代就一直不满村上隆的消费主义倾向,不时迎头接战。“ChimPom”在2007年创作《我的博坎》,转弯抹角地讥讽村上隆与奢侈品名牌路易·威登(LV)之间的合作。他们带着一些路易·威登公司的名包手袋去到柬埔寨,并用废弃的地雷引爆它们。

2008年,他们用飞机尾气在广岛上空写下单词,并描绘出漫画中原子弹爆炸的瞬间。由于这个作品被公众视作对这场核子战争受害者的侮辱,他们受到了巨大舆论压力,最终不得不为此道歉。但同时,他们也解释说,自己是为了提醒日本社会中经常遗忘的东西,比如核威胁的阴云是如此真实存在于每个人的头上,并不是漫画中那样遥不可及。

正如椹木所指出的,20世纪90年代,村上隆的作品反映出经济“泡沫年”期间文化的稳定,而新生代艺术家,则“正试图质疑和探讨超平面社会中有什么东西是无形的。”

在日本,有不少其他的年轻艺术家也耕耘着类似的主题。例如,行为艺术家竹内公太背地里在福岛第一核电站找了份工作,愤怒地冲着新闻单位在现场摄像机,通过媒体对核电厂的运营商东京电力施加压力。他的作品像“ChimPom”的一样,模糊了艺术与激进主义之间的区别,被批评为“艺术工具论”的实践者。

虽然,日本的全国性报纸对这些艺术家并不感冒,乏味的艺术版上也极少报道他们。但是,这一类关切现实的艺术越来越引人注目。日本的年轻人正以新的颠覆姿态,为当代艺术带来一口新鲜空气。

(来源:《经济学人》等 编译:阿浩)

阿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日本 核灾难 艺术家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