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马洋溪生态旅游区:以区带村的“民本”效应

2012年09月06日 09:20
来源:福建日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 转发

本报记者 郑美清 通讯员 陈金荣 杨志慧 刘伟敏

核心提示

景区要发展,农民要致富,生态要保护,如何把握好平衡点,实现相携发展共兴共荣共赢?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从创新管理体制入手,在全区下辖的十里、旺亭、坊、山重4个建制村,实施“以区带村”的发展模式,先行探索出了景区与农民协调发展的幸福之路。在此,记者撷取二三故事,配上点评,以窥一斑见全豹。

故事一:

农家饭店老板杨阿宝:

天天客满,我好纠结

“杨老板,后天我们3家人要再来马洋溪,提前预订一桌……”8月17日的中午,正在店里忙得不可开交的杨阿宝,接到汕头游客林先生的订餐电话。“后天的客人早订满了,但回头客我不好拒绝,只得再扩桌。”阿宝很纠结地告诉记者,“打爆”的订餐电话,让他有点手脚发软,不接也不是,再接真的没办法了。

杨阿宝的马洋溪农家饭店坐落在旅游区十里村大街,与“福建第一漂”长泰漂流仅一路之隔。饭店外的停车场上,早已被旅游巴车、家用轿车挤得满满当当;店内人声鼎沸,一楼、二楼大厅、包间到处洋溢着游客们的欢笑声。

“我家野菜喝泉水,马洋河鱼沙啦汤;都说好吃又好喝,不好不要收你钱……这句子是我想出来的,也是我家饭店的承诺。”阿宝指着店面玻璃上的一副副“土里土气”的大红对联告诉记者,饭店主打绿色和特色两张牌子,绿色让顾客吃得放心,特色让顾客吃得上心。

作为地道的农民,今年三十出头的阿宝曾应聘长泰漂流公司,先后担任公司餐饮部、接待部主管。2008年,他辞职办起农家饭店。深得餐饮和待客之道的他,在农家饭菜制作和游客服务上,用心备至,饭店生意火爆。

“没有景区的快速发展,就没有我饭店的今天!”阿宝告诉记者,这两年景区一天一个变,越变越美,吸引着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目前他拥有6间店面、500平方米餐厅,配有厨师、服务员等13名固定员工,几乎天天客满,特别是周末高峰时一天就有六七百名客人。“有时实在忙不过来,到午夜12点特意提前拉下一半店门以示‘谢客’,但还有许多客人硬挤上门来!”阿宝说,虽很纠结,但更感幸福,每年都能赚上数十万元。

同阿宝一样,村民们都伴上了景区这棵摇钱树,纷纷开起农家饭店、农产品销售店,办起了休闲农场、农家乐等。目前,景区内像他这样长年营业的农家饭店不下60家。

“这是我的名片。”在与记者言谈间,阿宝递上一张背面印有整个景区的“路线图”的名片。

“你咋没印上自家招牌菜?”记者打趣道。

“我可是游客免费的导游和咨询员。”阿宝说,凡有游客上门吃饭,他就送上名片,为游客介绍景点景观、游玩路线、注意事项等,游客在游玩中若迷路或有需求,可拨打他电话。他说,这张小名片不仅给游客提供服务便利,赢得游客信任,带来更多的客源,还为景区发展作点贡献。

记者点评

阿宝的纠结故事道出了,马洋溪生态旅游区的快速发展给村民们带来的直接利益,是景区和农民协调发展的一个缩影。区管委会党委书记扬旺生告诉记者,如今马洋溪已在海内外声名远播,是我省“十二五”重点发展的生态旅游项目。当初区里借款5万元白手起家,年税收仅180万元,而去年已实现旅游收入4.5亿元,税收1.07亿元;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上万元,是当初的近3倍,今年增幅将更大。

马洋溪生态旅游区与农民之所以能共生共荣,无不得益于从2006年探索推出“以区带村”的创新实践。“以区带村”,将分散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做好景区规划、生态保护和项目引进,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并引导村民保护生态环境,围绕景区发展相关产业。长泰县还赋予旅游区特殊财政政策,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在壮大旅游产业的同时,为农民搭建致富平台。

故事二:

千年生态古村山重:

户户是股东,人人是形象

8月25日傍晚,为体验山重乡野的那份独有的恬淡宁静,一群都市旅客拖家带口走进古山重村。他们选择了古朴的闽南农家院落“溪头十二号”留宿。

“张先生,你们夫妻俩住忘忧居;小蔡,你带孩子在清心居;小林,你住逍遥居……”古山重旅游公司服务员覃元爱正热情地引导游客入住。

“哇,好诗意的栖居,好清幽的环境!”游客小林情不自禁叫道。这“溪头十二号”依山而建,石板小径,四方天井,绿树红花,空气清新。然而,小林不知道,这一古朴的院落是由破旧老屋变身的。

老屋的主人,是住一路之隔的林龙海。此时,身居两层半小洋楼,59岁的老林凝望着眼前重焕生机的老房,恍如隔世。因为,就在几年前,山重村虽美,却难逃山村的贫穷落寞。

2006年,山重村划归马洋溪生态旅游区。“那时大家很抵触,感觉被抛弃了,为了景区发展,不仅山里的树不能砍,连搭个棚、养头猪,政府都要管。”老林说,村民们忧虑重重,依此下去,大家靠啥吃饭,靠啥致富?

“没想到,不过一两年,从山重到厦门灌口、从城区到山重等道路就逐一贯通,区里鼓励我们大种桃李、油菜,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桃李油菜花吸引着各地游客蜂拥而至,争先一睹‘闽南婺源’的山重,财运从此罩在我们头上。”老林说,“旅游饭”让大家腰包渐鼓,和众多村民一样,他的人生也发生了可喜的逆转。

山重村山水形胜,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人文资源优势,奇异地貌和鹅卵石而筑的古村落,千百年积淀下厚重的地域文化等,富有特色颇具魅力。2007年,一场从未有过的“变革”让这资源变资本,村民变股民——长泰古山重旅游有限公司成立了。

公司由旅游区、山重村、旅游开发公司三方,分别以资源、资金参股合作,共同发展山重村生态休闲游。村民不出一分钱,以景区旅游资源为市场资本入股成为公司股东。由此,保护生态资源就是保护致富源,成为村民们的共识。

股东林龙海们,在公司运营管理中受益良多。农户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花,为游客提供观赏“景观”,公司免费提供种子和技术支持,每亩还补贴500元,来年,油菜籽收成归村民所有。仅这一项,村民每亩冬闲田可多赚2000多元。

应对山重住宿“吃紧”问题,公司租下村民手里有“古老味”的房子,重新装修,让老屋变身为各具特色的民宿。“出租老屋,我每年收租金5000元。”林龙海说。

村里还有80多位村民成为公司的员工,担任导游、司机、保安等,以不同身份投身到公司的经营管理。家乡的发展,也吸引着本土人才回流,村里的大学生薛鸿文就是其中之一。

薛鸿文2002年福师大毕业后,在全国各地跑销售,一个月收入万把块。2011年,小有成就的他,放弃在外发展的机会回到山重,担任公司办公室主任。作为第一个把户口迁回村里的大学生,薛鸿文觉得很幸运,并开始着手创建山重的地瓜产业。他告诉记者,山重地瓜味道绝佳,它的梗可点缀食品,叶子可炒着吃,地瓜加工后做成地瓜薯条、粉丝……“山重的地瓜,完全可借景区发展大做文章。”

“当年,落后封闭的山重,逼得村民出外谋生;如今,山重成为景区,户户是股东、人人是形象,回家好比‘度假’。”对山重的变迁,薛连辉很是感慨,他说,目前,全村回乡“非转农”的村民,就有200多人。

“从明年开始,公司将给村里每年不低于40万元的分红,村民年人均最少1000元,此后,分红还将逐年以不少于10万元的规模递增。做股东,享分红,山重村人的日子将过得比蜜甜。”村党支书薛永裕告诉记者,眼下村里正着手进行新一轮2000亩土地流转工作,流转好后公司将统一规划种植各类珍稀特色花卉,使得山重一年四季皆有花可赏。

记者点评

在开发建设山重景区中,把传统的旅游资源转化为市场资产和资本,实施“政府+公司+村委会+农户”的方式,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不愧为一条市场化发展旅游业的新路子,这是实施以区带村发展模式的一大硕果。

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在实施以区带村中,坚持根据各村实际,进行规划建设,在保护优化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每年安排一个建制村进行拆、并、建和整理,实现房前屋后的亮化、硬化、美化、绿化,形成了各具特色个性的景观村和生态旅游景点。同时,每年投入六七千万元,用于各村公共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仅在山重村,几年来就已投入1亿多元。目前全区4个村均被评为省级生态村,在全面提升景区品质和农民生活幸福指数的同时,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良性发展。

故事三:

闽南“吐鲁番”格林美:

提子熟了,客人来了

“啊,这就是提子园,提子和葡萄长得差不多吧!”“你看,这片提子是黑紫色的,而那片却是浅绿色的,一串串,一噜噜的,太美了……”8月上旬,跟随着一拨游客,记者来到了被誉为闽南的“吐鲁番”格林美提子观光园,耳畔的欢呼声、惊叹声此起彼伏,大家观赏着、采摘着,享受着别样的休闲与快乐。

提子园里硕果挂满枝头,有草莓香味的“黑珍珠”,有玫瑰香味的“香妃”,有蜂蜜香味的“金手指”,还有酸甜可口的“美人指”……

“去年刚试产,就迎来了3万多游客;今年正式投产,从6月进入首季采摘期,每天有数百人,有时上千人来,目前已超3万人次。”在提子园里,记者碰上了格林美提子观光园公司董事长郑元庆,他告诉记者,11月将是第二季采摘期,到时游客将更多。他说,提子观光园的运作顺利,功归以区带村模式的项目引进。

有专家曾断言,福建种不出葡萄,更种不活提子。毕业于中国农大的郑元庆偏不信,他从国外引种100多个提子品种,经10多年的精心选育,终于让十多个品种的提子在马洋溪的后坊村落地生根,实现一年两季结果。

后坊村,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脚下的秀美小山村,村庄山清水秀、高山溪流、沃野良田、古村古树…… 郑元庆说:“种植提子是高优农业,生态地理气候要求较高,而马洋溪后坊村正是种植提子的理想之地。”他说,区里非常重视这一项目落地,在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从而使他于2009年在后坊村顺利租地120亩,投资一千多万元,规模发展集旅游观光、体验休闲等为一体的提子主题观光园。

在提子园大棚里,10余种提子按种类、季节、板块依次排开,既是提子大观园,又是科普示范园。除此之外,园内低洼地的,蓄水养鱼,成游客休闲垂钓区;属边角地的,不适合栽种的,便临水搭起风情木屋;高起的小土丘,便掘地辟为冬暖夏凉的酒窖,窖藏自酿提子酒,并装饰配套风雅别致的经典酒吧……

“一、二、三产我都做了,肥水不流外人田。”郑元庆幽默地说,看好提子观光产业在马洋溪的好前景,今年初,他又在后坊的科山自然村,租地300亩,扩大提子主题观光园的规模,“目前长势很好,明后年这些提子就可进入试产阶段。”郑元庆告诉记者,前两天,格林美提子观光园获评省乡村旅游三星级景区。

“格林美提子观光园项目的成功,不仅为假日城市居民体验田园式‘慢生活’提供了一个好去处,为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增添一大景观,而且还发挥了很好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后坊村掀起发展高优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的热潮。同时,引起中国葡萄学会和海峡两岸有关专家的高度重视,省农业部门已以提子观光园为重点,将长泰规划成为‘中国南方农业大观园’。”长泰县农业局长肖乾福告诉记者。

记者点评

郑元庆精心创办的格林美提子观光园,以其独特的创意成为闽南“吐鲁番”,大大丰富了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农家民俗体验区”内涵。而这仅是实施以区带村,引进项目开发新兴旅游业态的一个方面。

在实践以区带村发展模式中,景区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全力加强市场化、社会化运作,在依靠内力的基础上,借助外力,引进项目,延伸旅游产业链,不断提升景区项目品质、管理水平。目前已成功运作发现之旅、十里蓝山、龙人古琴村、中华汉文苑等一批高品位旅游项目,以及天柱山旅游度假区、天铜山旅游度假区和海西国际城等多家投资上50亿元的大项目;区内23家内外资企业首期计划总投资250亿元。大项目的引进开发,较好地示范带动景区农民提升发展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水平。目前景区已从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向多元化、复合型旅游转变,实现旅游区域的开发和农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链接>>>

“以区带村”发展模式

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成立于2004年10月,总面积138平方公里,下辖十里、旺亭、后坊、山重4个建制村,人口1.2万人。

2006年,长泰在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创新管理体制,实行“以区带村”的发展模式,将所在的建制村纳入其管理中,实现区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协调发展,同时赋予旅游区特殊的财政管理办法,加强旅游区行政执法管理,重点发展生态旅游、近郊旅居、体育健身、文化博览等特色项目。

该区以“生态、休闲、健身、文化”为主题,突破常规,借题发挥,市场运作,多元化创建旅游品牌,取得可喜成效,旅游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成为全省规划重点建设的休闲旅游带之一;实现了景区发展、农民致富、生态保护的共生共荣。

“以区带村”主要特点如下:

赋予区域管辖权。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成立时,县委县政府将原隶属两个乡镇的4个建制村和2个林果场连片划归旅游区,统一规划建设。

赋予行政管理权。通过建章立制,成立马洋溪警务区、森林公安、城建中队等职能部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建设和社会管理。

赋予特殊财政政策。县政府将在旅游区产生的县级地方财政收入,100%返还给旅游区,用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增强旅游区自身造血功能,发展壮大经济实体。

县旅游局与旅游区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工作格局,规范管理,高效运作,更好地推进了资源利用、产品开发、招商引资、项目落实等工作。

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村民保护生态,发展吃、住、游、玩、购、娱等乡村旅游项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马洋溪 区带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