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一个人对一座城的情意

2012年09月07日 04:06
来源:京华时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 转发

作者:王安忆出版:新星出版社

这本书精选了王安忆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写男人的篇幅还是太少,主题仍然是她爱的上海和上海女人。

印象最深的是《死生契阔,与子相悦》,阿大母亲、医生的儿媳都是美丽坚强的上海女子,在优越的环境里,她们都是娇嫩的花,当面对磨难困境,却表现出让人钦佩的勇气和担当。最她总结:“这些女子,既可与你同享福,又可与你共患难。”知道有这样的人存在,好像都是生活对我们的安慰和奖励。

《白茅岭纪事》是她去白茅岭劳改农场体验生活的一篇纪实,在这些女劳改犯的故事里,看到了《米妮》《我爱比尔》的故事雏形。如果心理脆弱,看这样的文章还是让人不适。这些女犯身上太多的丑恶面,的确让人思考,在这个城市里,有多少黑暗的不为人知的事情在发生?也想到宿命,觉得一切让人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再回过头来看她热烈地谈苏青、张爱玲,好像突然到了另一个世界。

说到底,王安忆的上海是琐碎的、家长里短的。柴米油盐的生计是真意,也是趣味。她的散文就像马兰头拌香干,细摘慢洗,剁剁碎,用好香油拌匀,吃起来有微苦的野菜香。

她的散文说到底不如小说来得引人入胜。但散文是真实的,要真的了解一个作家,还得看她的散文。这才是一个作家没有掩饰过的一颗真心。(和煦小城)

书分为三个部分:写城市,写女人,写白茅岭狱中的女人。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王安忆既有男人的理性,又有女人的细腻,笔触格外有特点。她对上海的刻画,像一部近代的《清明上河图》,通过街头巷尾形色各异的人群来侧面烘托这座城市的独一无二。铺陈的叙述方式,令对人情世故的描写立体感十足,给人丰富想象。更特别的是,叙述不止于城市表面的静态与动态,更有深入骨髓的人情味。作者挖掘出上海这个城市轻松氛围背后市井人群不懈的追求,和他们生活必不可少的重担。有辛酸与甘甜,才是真实的生活状态;有物质与精神,才使城市的形象不至于绵软无力。

第二部分,她站在女性角度较为主观感性地写对女性的肯定、做女人的不易,和她眼中女人的优势。张爱玲、苏青、琼瑶,这些游走于纸端的女子,各有各的魅力,王安忆结合作品,用柔和的笔触塑造其丰满的人物特质。

最精彩的是最长的第三部分,关于狱中女人的故事。女人为情而生,或许过度疯狂,却是浓郁的天性。王安忆关注到她们的故事,丰富了她笔下女人的形象,使读者感同身受。(栖夕)

从前读《长恨歌》的时候便觉得,这样的故事只能发生在上海这样的城市。王安忆的叙事风格也颇适合讲述这样典型的上海式故事。王安忆以其特有的女性视角,将上海人的日常生活娓娓道来。她不吝于戳穿这生活表面上的浮华光鲜,因为她想表达的是其骨子里的坚韧与不屈。这与我们印象里的上海是不同的,客观而又新鲜,处处可见作者对这座城市的深情厚意。无论你是否赞同她的观点,此书总可以作为一种参照,使你窥见上海温情脉脉的另一面。 (王铁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