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中秋前急练手双色麻糬猪仔饼

2012年09月08日 14:41
来源:羊城晚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 转发

麻糬成品

麻糬成品

煮枣泥:先用自来水完全浸没枣片,泡20分钟,再开火煮至起白泡,然后压小火勤搅拌,收汁到锅底还有少量流动的水分。再移出锅摊凉

煮枣泥:先用自来水完全浸没枣片,泡20分钟,再开火煮至起白泡,然后压小火勤搅拌,收汁到锅底还有少量流动的水分。再移出锅摊凉

和枣泥:因为发现绿茶面团可能和硬了,所以在和枣泥面团时,非常大胆地加枣泥,完全不要再加水

和枣泥:因为发现绿茶面团可能和硬了,所以在和枣泥面团时,非常大胆地加枣泥,完全不要再加水

材料:绿茶粉于上半年供应得多,下半年再去买就基本售罄,我一般会囤上十多盒慢慢用。葛粉在广东特产店里就有。最后再到 超市里买了糯米粉和风行管状炼奶

材料:绿茶粉于上半年供应得多,下半年再去买就基本售罄,我一般会囤上十多盒慢慢用。葛粉在广东特产店里就有。最后再到 超市里买了糯米粉和风行管状炼奶

双色面团:揉好绿茶面团后发现一按一个坑,无法回复形状,心里已经觉得不妙,可能会太硬了。果然,和得看似稀软的枣泥面团反而蒸出来软糯适中。两个面团都要用湿屉布盖着,保证在打饼的过程中,不变干燥

双色面团:揉好绿茶面团后发现一按一个坑,无法回复形状,心里已经觉得不妙,可能会太硬了。果然,和得看似稀软的枣泥面团反而蒸出来软糯适中。两个面团都要用湿屉布盖着,保证在打饼的过程中,不变干燥

抹底:把面团压进模子后,基本上是一个葫芦形。我发现猪仔的底部要比模子多留一圈“托底”,能提高扣出成型的成功率。压模的动作要快,托底上抹一层面粉干粉才不至于黏底

抹底:把面团压进模子后,基本上是一个葫芦形。我发现猪仔的底部要比模子多留一圈“托底”,能提高扣出成型的成功率。压模的动作要快,托底上抹一层面粉干粉才不至于黏底

扣出:终于见到成型的猪仔啦,就是在同学仔手中玩的那个模样,好怀旧啊

扣出:终于见到成型的猪仔啦,就是在同学仔手中玩的那个模样,好怀旧啊

懒妈实验室

文/图 月止圆

个人描述:

懒妈一枚,轻易不动手,但是一动手就不仅解决“吃”问题,还能将它升华为“智慧”!经常走点“野路子”做菜弄吃,自称对食物、食材和调味,有天然的领悟力。

30年前,有一个小妹妹拉住爸爸衫尾到东山的“小观园”买月饼,四只月饼摞起来呈筒状,滚上牛皮纸,上面覆着红色金字的招纸,用纸绳扎着孩童能轻易拎起,但小妹妹眼里尽是失望:还是没有买到同学仔炫耀给她看的猪仔饼。

15年前,当年的小妹妹工作了,偶尔在一个没落的饼模店发现了猪仔饼模,毫不犹豫地买了回家,仿佛已经尝到了当年猪仔饼的味道。但就在去年,她知道白莲蓉是混合大量的猪油膏做成的。于是,她再切广式月饼时,脑海中浮现的是30年前的印象,刚跨出小观园门口的光景,就看见牛皮纸筒上渗出的地图一样油印迹,“怪不得,好肥啊!”她叹道“我能不能只吃月饼皮,用来怀念一下猪仔饼呢?!”

实验项目:绿茶味、红枣味麻糬猪仔饼

实验结果:80%成功

实验小帮手:屉布、绿茶粉、切片枣

实验感悟:

1.改进的地方还很多呢:如果知道在木饼模上抹食用油,我的“猪仔”会更标致;和面前彻底压碎葛粉并筛过再混合糯米,口感更均匀;如果有心机,还可以用布包扎挤出精枣泥,把枣皮滤出来,口感更好。当然,这样也更成品化

2.如果你喜欢更甜一些,可以在揉面团时,加入细砂糖揉匀

3.不要小看屉布,除了保持面团湿度外。蒸锅滚了以,铺上打湿的屉布,这样不粘底

4.虽然做得很辛苦,但有种小时候帮妈妈手包油角的欢欣,为一个传统节日忙活一通的仪式感!

先说猪仔饼的由来吧!

这个小妹妹当然就是我啦。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猪仔饼吧。以前的饼家为了试炉温,会先放一团饼皮测试。为讨好买月饼的大主顾,精明的饼家把这团饼皮做成趴猪的形象,当作赠品送给大主顾,给他们哄孩子,也不至于浪费了,皆大欢喜!猪仔饼的饼模就是伴随着月饼模而生,一般都比较薄身,花纹不会太繁复,虽然只是饼皮,但在出炉再涂一层蛋白浆再烘一下,就能看到清晰的拱鼻和大眼轮廓,很受小朋友欢迎。当沉睡了15年的饼模偶然被我翻出来,关于中秋的回味被勾了起来。那就用“猪仔”形象承载自己喜好的味道,可惜这算盘打得不如意!

来次跨界的、无猪油版本

偶尔经过一家新张的台湾零食店,我“八卦”一下,听老板娘介绍麻糬,只是粗略说了一句“台湾的南部地区,习惯在中秋节吃麻糬”。说者无心,但听者有意!我对独立包装的、保质期特长的麻糬不感兴趣,宁愿自己做,因为我不爱吃大团的甜馅,自己还掌握有两种至爱味道的配方,把味道混到粉里就OK啦。

但关键是,粉是什么粉呢?查了好多做法帖子,最终错乱了:太白粉、马铃薯淀粉、葛粉、木薯粉、莲藕粉、绿豆淀粉、地瓜粉……可我想要的效果只是不让糯米那么黏手,吃起来有Q感。在我几乎要放弃尝试时,突然在广东特产店发现了袋装葛粉。我决定化繁为简,用一半葛粉,一半糯米粉和面团。

一场忒大胆“跨界”的“打月饼”在酝酿。在天福茗茶店里有一种袋装绿茶粉,我经常用它来拌酸奶吃,后来发现它的味道和炼奶是很搭的。还有精加工的枣片,发现有一种卖相不算靓,但非常甜。用来煮枣泥非常合适。我的双色麻糬完全没有猪油,更不是色素哦!也不再额外放糖。但两种味道的质感,无疑增加了制作的难度,因为枣泥煮好后,略带水分用于和面。而绿茶和炼奶和起面来很干燥,虽然我预备了起码要用半管炼奶,但我揉好面团后发现一按一个坑,无法回复形状,心里已经觉得不妙,可能会太硬了。果然,和得看似稀软的枣泥面团反而蒸出来软糯适中。

老“模”深算?

这个鼻子断在模子里,那个尾巴隐形了。十多年的模子依旧是新模子啊。我认为最好玩的打月饼倒模环节却严重失手。先在模子里撒糯米粉,但是往桌子上一敲,水分就吸进去了,猪仔只扣出半个身子。想明白了,转用干面粉,但面粉用两次,又“吃”进雕刻的纹路里,让形状变得模糊。最终,我总结经验,猪仔的底部要比模子多留一圈底,压实于模子的动作尽量快,麻利又果敢地敲击桌面,然后略带虔诚地叩击桌面,剥离小猪。

后来,去请教行家才知道。月饼皮馅都有猪油,长期使用中,猪油已经吃进木质里,更随着力道逼向木模的深处。而一个新模使用之前,要用棉花吸了食用油覆盖在纹路上,起码经过一个晚上的浸润,使用起来才不吃粉!而且,经常使用才是保养模子的方法!

煮枣泥也算跨界?

糅合了广州味和台南味还不算,还有京味道。去北京出差,我一定去“稻香村”买传统的京味枣泥馅月饼。并不完全是枣,是豆蓉混了枣泥,但是还是吃得出枣味的。这次终究是我自己动手煮的枣泥正宗。发现这个切片枣后真是兴奋,这样不容易消化的枣皮经过这样处理之后,略煮过就碎了,一揉就成“泥”,糖分更比金丝小枣的枣片甜度来得霸道。我没有彻底收汁,用它来和面团完全不加多余水分。吃起来跟广州茶楼的新式单尾点心红枣糕类似。

月止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猪仔 面团 枣泥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