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水峪村:石村有泉十余眼

2012年09月27日 04:06
来源:燕赵晚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 转发

■观音堂上的砖雕。

常常有驴友光顾这里。

这里有石。他们踩在光滑的石板路上,细细打量着路边这依山而建的石头房。这一块块红石垒就的小院,在驴友们的眼里是如此的新奇和精巧。作为一座石头垒就的老村,除了石头房子,这里还有古代的上马石,拴马桩,至于那些石臼、石磨、石碾更是随处可见。这里有水。小河在村中流过,村中及周围的山上,有十余处泉水。走累了,从有着上百年历史、清澈见底的古泉井中,打上一桶泉水,味道甘甜可口。这里,还有老丝弦,被称为“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哼”的传统韵味,让驴友们惊奇不已,更加了解这座村庄的古老。

这样的一个村,就在石家庄市动物园西南的一个山坳里。因为水多,故村名曰“水峪”。

□文/图 本报记者 张瑞谦

古村落,临近市区

许多人都知道鹿泉的千年古刹龙泉寺,却不知道水峪村。实际上,龙泉寺所在山头的北面,就是水峪的地界。龙泉寺和水峪村,一个山南,一个山北。

对于去过西山的人来说,水峪村并不难找。从槐安路一直向西,到山前大道,右拐向北。在石太高速交叉口的南侧,有一条向西的公路。沿这条路一直前行,走到尽头就是水峪村了。

地处太行山东麓的水峪村,距离省会仅20公里。这里除了北面,东南西侧都有山,最高处海拔为600多米。水峪就是位于山间9平方公里山坳中的一个盆地。

《获鹿县志》载,水峪村始建于元代,之前没有人居住,只建有一些寺庙。一些百姓看到这里水草丰美,山间的平地适合耕种,便在此地定居下来。现在村中有聂、梁、东、赵、刘、张等多个姓氏。现在水峪村共有400多户,1200多人,是白鹿泉乡人口最多的一个村庄了。

和普通的小山村一样,老百姓的民居都依照地势,稀散分布在山坳中。村中有一条溪,溪水将村子隔成了两段,区分了老村和新村。新村在南侧,多是村民搬迁至此,房屋和附近山村的新房无异。

老村则不然,由上街、下街、后边巷、庙巷、武巷、下武巷、四巷和十字街口组成的老村,满眼尽是红石垒就的石头院落,这也是吸引外人前来的重要原因。

红石院,别具一格

走进水峪村的老村,就会发现,在高高的山坡上密密地矗立着一簇簇石质民居群。这些石头建造的民居依山而建,以赭色石块砌垒。古民居参差错落、古朴沧桑。细细观察石头垒起的民居墙体,基本看不到锤斧的凿痕。加上石路与石墙的浑然一体,显现出一派别具一格的风景。

水峪村附近的山上,盛产一种红色的石头。古时候的村民们在建房时,就地取材,在山坡上修建了许多全石头结构的房子。据不完全统计,水峪村有这种石头建成的老民居百余处。许多到访者都称赞说,水峪村是一座堪与井陉于家石头村相媲美的石头村。

水峪村的村支书梁朝说,曾有专家调查,现在保留的石质民居多为清末民初建筑,其建筑风格明显带有山西民居特征。其中东瑞亭民居建成于“甲子”年。据房主人说,这家曾出了个武举人,是道光17年(1837年)中的举人,房子是他中举后建的,至今家中还留有武举人中举时穿的靴子、衣帽,以及练武用的石锁、木弓。梁冬霞民居建于光绪乙未年(1895年),院内的一棵石榴树也有一百年的历史,至今还开花结果。

在水峪村的这些红色石头房中,多是二层楼。第一层高大宽敞,用以居住;第二层明显矮小,用来晾粮食和山货。猪圈和厕所也是石头垒就,被设置在了户外。“三间房一处院,外面垒着个小猪圈”,这是村中石头院落的典型结构。

这些石头院落都有百年历史,但仍很坚固,最古老的一处院落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如今依然坚固如初。现在年轻的村民,都觉得老房子采光等方面不太如意,都搬迁到了新村,择址盖了砖房。老村中,现在居住的都是一些老人。沿着红石铺就的石板路,我们走进了70岁的牛二官家,他的北屋和东西两个厢房,都是用石头垒成。两侧的厢房都是两层结构,“一层放些杂物,二层主要晾粮食。”在院子中央,古老的沙果树树心已经干枯,估计这棵树就是盖房的时候栽种的。

梁朝说,村里在建造石头房子时,形成了一个规矩,就是在房屋两侧的瓦口处,留下房屋建造的年月字样。于是,在一些老院落的房屋上,常常能看到”宣统”“甲子”等字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水峪 石头 村有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